曼阁佛寺旅游景区

阅读:2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0:04
企业介绍

曼阁佛寺,傣语称“瓦拉扎滩曼阁”,意为曼阁中心佛寺,位于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边。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往东走,跨过澜沧江大桥,向右拐进花园般的曼阁寨,就可看到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曼阁寺了。佛寺周围,凤尾竹婀娜婆婆,高高的麻阁树婷婷玉立,菩提树、芒果树、槟榔树心脏缅桂花、吊钟花、喇叭花等奇花异木交相掩映,使这座佛寺雄伟中有又几分秀气。佛寺的建筑雄伟壮观。寺内的16棵红椿木圆柱,支撑起傣式的大屋顶;寺檐立着16头精雕细刻的小白象。整个佛寺,无论是梁架,还是斗拱,全部用榫相接,不用一钉一铆,造型美观。进入佛寺大门,即可看到一尊4米多高的“帕召”(释迦牟尼)塑像立在寺中偏右的佛座上。寺顶和四壁精工彩绘的金龙、白象、仙女、凤凰、孔雀等图案栩栩如生;每棵梁上垂挂着一条条彩幡,彩幡上绣着神话故事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各种动物的图案,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历史文化

    屹立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边。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往东走,跨过澜沧江大桥,向右拐进花园般的曼阁寨,就可看到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曼阁佛寺了。佛寺周围,凤尾竹婀娜婆娑,高高的麻阁树婷婷玉立,菩提树、芒果树、槟榔树以及缅桂花、吊钟花、喇叭花等奇花异木交相掩映,使这座佛寺雄伟中又有几分秀气。佛寺的建筑雄伟壮观。寺内的16棵红椿木圆柱,支撑起傣式的大屋顶;寺檐立着16头精雕细刻的小白象。整个佛寺,无论是梁架,还是斗拱,全部用榫相接,不用一钉一铆,造型美观。进入佛寺大门,即可看到一尊4米多高的“帕召”(释迦牟尼)塑像立在寺中偏右的佛座上。寺顶和四壁精工彩绘的金龙、白象、仙女、凤凰、孔雀等图案栩栩如生;每棵梁上垂挂着一条条彩幡,彩幡上绣着神话故事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各种动物的图案,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据说,解放前保存在佛寺里的贝叶经多达8.4万卷,其中包括文学、历史、天文、历法、医学、心理学、法律、自然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傣族著名的叙事长诗《乌沙玛洛》、《站巴西敦》、《兰嘎西贺》就是根据经书里的故事改编的。贝叶经是傣族人民文化的宝藏。解放前,傣族没有办过一所学校,傣族男子在8至9岁时便被送进佛寺里当和尚,通过诵读经文学习傣文,学习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佛寺当时起到了学校的作用。傣族把佛教传入的时间定为傣历元年(公元639年)。佛教传入西双版纳以后,由于受到当地原始宗教的反抗,到12至13世纪以后,才在这里立住脚,开始兴盛起来,各村寨陆续盖起了佛寺。曼阁佛寺是小乘佛教在西双版纳兴盛的时期建立起来的,即在傣历840年(1477年)左右。建寺以来曾小修过3次,到16世纪中叶,就具有目前这样的规模了。解放前,每逢关门节、开门节、傣历新年,来这里赕怫(敬佛、朝圣)者络绎不绝,不仅有本地的信徒,也有来自异国他乡的香客和僧侣。近年来、党和民政府拨出专款,将曼阁佛寺修葺一新。目前,这座古建筑更加金碧辉煌,雄伟壮丽,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风土人情

    佛教景区,注意宗教禁忌


--------------------------------------------------------------------------------------
旺季门票:10元
--------------------------------------------------------------------------------------
开放:8:30-17: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曼阁佛寺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曼阁佛寺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云南西双版纳曼阁寨
    企业电话: 0871-3537361
    所在地: 云南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