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山景区旅游景区

阅读:9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3:10
企业介绍

三学山位于县城东的栖贤乡圣灯村。相传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3次学道之地。山路通往川北之古代“阴引道”上,山下“三学隘”道险而长,扼成都东北门户。唐景福元年(892),西川王建攻杨晟于彭州,兴元帅杨守亮派符昭救援,符昭进军成都,在三学山扎营,被王建部将华洪驱走。民国5年(1916),“四川讨袁军”又曾于此设伏,围歼了一营骁悍的北洋军。隋唐时山上建有延祥、广济、鸿都三寺,后改名为法海、普济、广济,总称三学寺。寺前有古开照寺,俗名前庵。诸寺前后竹树掩映,泉壑交错,原有飞来石、佛迹石、盘陀石、皇姑坟、黄犊塔、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七佛岩以及栖贤洞(又名琴泉)、仙人洞、仙人井、洗马池和被列为金堂八景之一的“圣灯朝佛”等胜迹。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曾篆刻“龟鹤齐寿”四字于山岩上,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段文昌等,又为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撰文立碑。隋代高僧智炫、唐代高僧悟达国师、鉴源、慧观等均曾来寺讲经,悟达还请四川名画家李升在成都大圣慈寺绘制一堵《汉州三学山图》加以推崇。古代,寺内曾藏有碧玉佛龛、藕丝袈裟、锦字《心经》、贝叶金字《涅磐经》等珍贵文物,今无存。

历史文化

    三学山位于金堂县城东北4公里的栖贤乡三学寺村,海拔800余米,三学山上有隋唐时建的上、中、下寺(即延详、广济、鸿都寺)。后改为法海、普济、广济,总称三学寺。迄今已有1400余年。寺前登山道上还建有开照寺。诸寺庙前后竹树掩映,泉壑优美。并有“飞来石”、“佛迹石”、“盘陀石”、“皇姑坟”、“黄犊塔”、“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七佛岩”以及传说为李八百修真的“栖贤洞”,李女“妙应真人”修真的“仙女洞、仙人井”、赵子龙刷洗座骑的洗马池、“圣灯朝佛”和保存较好的明代释尊无量宝塔等胜迹,还有唐代李阳冰篆刻的“龟鹤齐寿”四个巨型篆字。三学山自唐宋以来即已驰名川西,历代均为文人宴集,士女游览之胜地。三学寺的得名:相传,古时有三个读书人进京赶考,赶往古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路过此地而歇食。三人见寺庙简陋,老和尚又没带徒弟,便问及老和尚为什么不收弟子,而老和尚却说他有三个,徒弟只是为了重修寺庙,更好的供奉佛祖,普度众生,三人准备十年之内踏遍山川河流,走遍田野村庄,化缘而归,三人认为徒弟沿有此道行,师交肯定是得道高僧,便向老和尚求签,看他们能否高中,并许愿高中后定要重修寺庙,以报恩德。而老和尚却没有吱声,只是伸出食指比了一个“一”三人都在揣摸:是指一个中,还是指一个都不中;还是一个都不会落榜,还是一个都不会高中。结果揭榜以后,三人分别中了状元、榜眼、探花。为了还愿,三人分别在山上修造了上寺、中寺、下寺。而又将三人所带剩下的钱合起来修造寺前的前奄(钱安)即开照寺。

风土人情

    带好必备的药品。旅行途中一旦身体不适,带点必备小药品能救大急。例如:感冒药、乘晕宁、息思敏、黄连素、创口贴等。


--------------------------------------------------------------------------------------
开放:9:00-17: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三学山景区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三学山景区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
    企业电话: 028-86702855
    所在地: 四川/成都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