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鉴寺石殿旅游景区

阅读:1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1:09
企业介绍

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天池山寂鉴寺石殿岌岌可危,紧靠石殿上方的韦陀殿濒临倒塌,石殿外部的石雕可能连带遭到毁灭性破坏——抢救保住完整的元代建筑与雕刻艺术位于吴中区木渎镇藏书境内的天池山自然景色秀美,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中,还有一个“国宝”养在深闺,它就是寂鉴寺内的三座石屋。据考证,三座石屋相继建于元代至正十七年至二十三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日前来到天池山看到,三座石屋分别位于山门东西两侧和寺内。东屋称兜率宫,高约5米,屋后与小山崖相连,单檐五脊歇山顶,下筑须弥座,内供弥勒佛像,像高2.55米。西屋称极乐园,坐北朝南,高约5.8米,龛内供接引佛,像高2.6米。寺内有一座殿堂式的石屋,也称西天寺,殿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殿身紧挨山岩,除供人出入的格扇门外,其余构件都以花岗岩石建成,顶部藻井结构复杂,雕刻华丽。走进西天寺,形态各异的精美浮雕映入眼帘,正中间前进天花板上盘曲着两条蛟龙,周围还漂浮着云朵,形态极其生动;后进天花板外侧呈正方形,在正方形的里角,各有一斜拱承托藻井的第二层形成八角形,八角形向里逐层收敛至上层正中为一圆形,四周饰有太极图、卷叶莲花等,高贵华美。殿内佛龛及龛前的案几均以石凿而成,正中的石案束腰部及殿前的石钵盂上,雕刻着精致的变体莲花图案。据介绍,寂鉴寺石殿在江苏地区是的,在全国也很少见,是研究元代建筑与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而,在经历了几百年风霜雨雪后,这个“国宝”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紧靠石殿上方的韦陀殿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天池山风景区总经理任少春说,韦陀殿一旦塌陷必将对石殿外部的石雕造成毁灭性破坏,整个寂鉴寺石殿将不再完整。去年年底,抢救寂鉴寺石殿的修缮工程开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韦陀殿室内地面铺上了青砖,屋面与屋脊得到了修补加固。日前,整个抢救修缮工程基本完成,古朴的韦陀殿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古老的寂鉴寺石殿终于安全无忧。开发投资400多万元让景区重现人文景观在旅游业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具备深厚文化内涵的景点,都富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淘汰。作为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高保护级别,抢救后的“国宝”寂鉴寺石殿能否为天池山风景区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吴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玉香说,天池山风景区兼具自然与人文景观,同时搭载“国宝”特有的人文魅力,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2008年前该景区的经营权承包给了一个旅行社,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修缮与开发,可以说是一块“处女地”。去年,公司接手该景区的经营权后立即做了详细的规划,于去年年底投资对景区内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同时恢复部分景观,通过全面的包装与开发,冲刺4A级景区很有希望。截至目前,吴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斥资400多万元,对景区环境进行整治,同时,建造了茶室、餐厅等休闲设施,恢复了“桃花涧”与部分人文景观。据传,“桃花涧”曾是江南四大才子经常光顾的地方,特别是唐伯虎,特别钟情此地,并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恢复后的“桃花涧”景观内的沟渠全部得到疏浚,补种了桃花、樱花,并在沟渠中段及下方分别构筑了三处小瀑布,一到春天,桃花、樱花争相开放,瀑布飞泻,山泉欢歌,美丽无比。同时,在上山道左侧补刻了匡亚明题写的“天然天色,古奇清幽”的石刻,以及在竹林泉池上文征明的“仙山烟雨”等名人石刻,向游客展示了天池山厚重的人文内涵。为了让游客娱乐活动内容更丰富,景区利用施工拆下来的建筑材质,将香樟林填平,疏浚沟渠和泉池,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里面还有海盗船、秋千等娱乐设施。任少春告诉记者,接下来景区还要开发一处新的景观——南天门,位于天池东侧的一处原始天然幽谷,因谷内场景美如宫阙而得名,传说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南天门古木参天,奇石遍布,右侧石壁陡峭,是一个天然的攀岩场所,其东侧峰峦缺口处是天池山全景的观赏处。目前,景区正在做开发“南天门”景观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在加紧清理谷内的荒草、杂树,壮观的奇石异景已经露出雏形。“今年下半年,南天门将向游客揭开神秘的面纱。”

历史文化

    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天池山寂鉴寺石殿岌岌可危,紧靠石殿上方的韦陀殿濒临倒塌,石殿外部的石雕可能连带遭到毁灭性破坏——抢救保住完整的元代建筑与雕刻艺术位于吴中区木渎镇藏书境内的天池山自然景色秀美,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中,还有一个“国宝”养在深闺,它就是寂鉴寺内的三座石屋。据考证,三座石屋相继建于元代至正十七年至二十三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日前来到天池山看到,三座石屋分别位于山门东西两侧和寺内。东屋称兜率宫,高约5米,屋后与小山崖相连,单檐五脊歇山顶,下筑须弥座,内供弥勒佛像,像高2.55米。西屋称极乐园,坐北朝南,高约5.8米,龛内供接引佛,像高2.6米。寺内有一座殿堂式的石屋,也称西天寺,殿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殿身紧挨山岩,除供人出入的格扇门外,其余构件都以花岗岩石建成,顶部藻井结构复杂,雕刻华丽。走进西天寺,形态各异的精美浮雕映入眼帘,正中间前进天花板上盘曲着两条蛟龙,周围还漂浮着云朵,形态极其生动;后进天花板外侧呈正方形,在正方形的里角,各有一斜拱承托藻井的第二层形成八角形,八角形向里逐层收敛至上层正中为一圆形,四周饰有太极图、卷叶莲花等,高贵华美。殿内佛龛及龛前的案几均以石凿而成,正中的石案束腰部及殿前的石钵盂上,雕刻着精致的变体莲花图案。据介绍,寂鉴寺石殿在江苏地区是的,在全国也很少见,是研究元代建筑与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而,在经历了几百年风霜雨雪后,这个“国宝”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紧靠石殿上方的韦陀殿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天池山风景区总经理任少春说,韦陀殿一旦塌陷必将对石殿外部的石雕造成毁灭性破坏,整个寂鉴寺石殿将不再完整。去年年底,抢救寂鉴寺石殿的修缮工程开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韦陀殿室内地面铺上了青砖,屋面与屋脊得到了修补加固。日前,整个抢救修缮工程基本完成,古朴的韦陀殿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古老的寂鉴寺石殿终于安全无忧。开发投资400多万元让景区重现人文景观在旅游业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具备深厚文化内涵的景点,都富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淘汰。作为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高保护级别,抢救后的“国宝”寂鉴寺石殿能否为天池山风景区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吴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玉香说,天池山风景区兼具自然与人文景观,同时搭载“国宝”特有的人文魅力,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2008年前该景区的经营权承包给了一个旅行社,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修缮与开发,可以说是一块“处女地”。去年,公司接手该景区的经营权后立即做了详细的规划,于去年年底投资对景区内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同时恢复部分景观,通过全面的包装与开发,冲刺4A级景区很有希望。截至目前,吴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斥资400多万元,对景区环境进行整治,同时,建造了茶室、餐厅等休闲设施,恢复了“桃花涧”与部分人文景观。据传,“桃花涧”曾是江南四大才子经常光顾的地方,特别是唐伯虎,特别钟情此地,并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恢复后的“桃花涧”景观内的沟渠全部得到疏浚,补种了桃花、樱花,并在沟渠中段及下方分别构筑了三处小瀑布,一到春天,桃花、樱花争相开放,瀑布飞泻,山泉欢歌,美丽无比。同时,在上山道左侧补刻了匡亚明题写的“天然天色,古奇清幽”的石刻,以及在竹林泉池上文征明的“仙山烟雨”等名人石刻,向游客展示了天池山厚重的人文内涵。为了让游客娱乐活动内容更丰富,景区利用施工拆下来的建筑材质,将香樟林填平,疏浚沟渠和泉池,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里面还有海盗船、秋千等娱乐设施。任少春告诉记者,接下来景区还要开发一处新的景观——南天门,位于天池东侧的一处原始天然幽谷,因谷内场景美如宫阙而得名,传说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南天门古木参天,奇石遍布,右侧石壁陡峭,是一个天然的攀岩场所,其东侧峰峦缺口处是天池山全景的观赏处。目前,景区正在做开发“南天门”景观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在加紧清理谷内的荒草、杂树,壮观的奇石异景已经露出雏形。“今年下半年,南天门将向游客揭开神秘的面纱。”

风土人情

    1保护我国文物遗产2对旅游地要爱护3注意个人安全4保管好自己物品


--------------------------------------------------------------------------------------
旺季门票:12元
--------------------------------------------------------------------------------------
开放:9:00-17: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寂鉴寺石殿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寂鉴寺石殿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企业电话: 512-65552613
    所在地: 江苏/苏州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