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乌苏遗址旅游景区

阅读:6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21:03
企业介绍

萨拉乌苏遗址,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萨拉乌苏”(蒙语“黄水”)沿岸。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和铀系法断代,年代为距今约5万至3.5万年。该遗址是中国境内早发掘和研究的两个旧石器遗址中的一个。出有晚期智人化石和以细小石器为特征的文化遗物。发现史1922~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1881~1955)发现并发掘了这个遗址。采集品包括动物和人类化石、石器、用火遗迹等。其中一颗八、九岁幼童的左上外侧门齿化石,后来被加拿大籍解剖学家步达生定名为“OrdosTooth”──“鄂尔多斯牙齿”(40年代中国学者裴文中将其译作“河套人”)。50年代以来,裴文中、贾兰坡等中国学者曾先后到遗址所在地考察。1956年当地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一处新的旧石器地点,还从现代河流堆积中找到人类顶骨、股骨化石各1件。1978~1980年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再次考察该地区,又采集到一批人类化石,其中包括从原生地层中发现的6件,并在1956年发现的地点发掘出内容丰富的文化遗物。地层和年代萨拉乌苏是黄河支流无定河的上游,又称红柳河。在乌审旗大沟湾一带,该河在五、六十米以至七、八十米深的峡谷中穿行。峡谷两侧峭壁上,露出一套厚约60米的堆积,系由河、湖生成的细砂、淤泥和风成的砂丘构成,“河套人”化石和文化遗物主要埋藏在它的下部层位里。这套含动物化石丰富的堆积,在地质学上称“萨拉乌苏组”,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华北晚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剖面。人类化石“河套人”化石共有23件。出自原生地层的有额骨2件、枕骨、下颌骨、肩胛骨、胫骨各1件。河套人的体质特征已很接近现代人,但仍保留着一些原始性状,如头骨骨壁较厚,骨缝较简单,下颌体较粗壮,颏孔位置偏低,股骨骨壁很厚,髓腔很小等。这表明“河套人”属于晚期智人。“河套人”门齿内面呈铲形,枕鳞上方有顶间骨,这些特征与现代蒙古人种的接近。文化遗物萨拉乌苏的文化遗物主要出自相距600米的两个地点,有石制品、人工打碎的动物骨头和不多的炭屑。石制品共500多件,原料多为石英岩和燧石,其中石器占很大比例,有刮削器、钻具、尖状器和雕刻器等,以刮削器数量多、种类复杂。萨拉乌苏石器的明显特征是尺寸特别小,以长2~3厘米、宽1厘米左右和重1~2克的为多,有的甚至更小。长宽5厘米、重10克以上的很少,因此过去曾被称为“细石器”。不过它们都是用锤击法打制的,不存在用间接打击法产生的细石叶、细石核和用压制法修理的石器,所以应与全新世地层中出土的典型细石器相区别。过去还曾将萨拉乌苏和宁夏水洞沟的人工制品合称“河套文化”。但近的研究表明,水洞沟不仅年代较晚,而且石制品尺寸大,技术风格另具特色,不宜再将萨拉乌苏与它看作同一文化。萨拉乌苏的石制品,除去特别细小和不见两极石核、两极石片等外,与时代比它早的北京人文化、许家窑文化和比它晚的峙峪文化、小南海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外。例如,石器都是用锤击法修理的,刃缘都呈锯齿状,类型也有许多是共同的。这表明萨拉乌苏文化与这些文化在传统上有着某种关系。在遗址中发现300多件往往带有部分头骨的羚羊角心,还有一些截去枝叉、只保留基部和部分主干的鹿角,它们很可能是被当作工具来加工和使用的。萨拉乌苏出土了许多大型食草动物和啮齿类、鸟类的碎骨,它们与石器、炭屑共生,是“河套人”的“庖厨垃圾”。自然环境萨拉乌苏的动物中有诺氏古菱齿象、野驴、野马、披毛犀、普氏羚羊、河套大角鹿、原始牛、王氏水牛、诺氏驼等。动物群的性质表明,当时的萨拉乌苏一带是以草原为主,兼有针、阔叶混交林的环境,附近可能还有荒漠。气侯总的来说比今天温暖,但也并不炎热。

历史文化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的萨拉乌苏河流域,该遗址于1922年在乌审旗河南乡大沟湾村发现,到目前,仅鄂尔多斯境内发现至少有9个较为集中的地点,大多数在乌审旗河南乡杨四沟湾、清水沟湾、滴哨沟湾等地,分布在萨拉乌苏河沿岸约34公里的狭长范围内,另外还有一些零星发现地。迄今为止,“萨拉乌苏文化”共发现人类化石、石器等文化遗物380多件,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人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考古学家黄慰文在去年举行的纪念“河套人”发现8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说:在天津整理标本时,从发掘的化石中认出一枚人牙。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在发表的研究报告里称之为“鄂尔多斯人牙”,后来,因汉译将“ados”误译成“河套”,于是,“河套人”成了中国化石人类家族里的一员。其实,位于内蒙古中部阴山南麓黄河河谷里的河套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互不相干,“河套人”理应正名为“鄂尔多斯人”,“河套文化”也应更名为“鄂尔多斯文化”,即“萨拉乌苏文化”。通过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鉴定,“河套人”的体质特征属人类进化史上的晚期智人阶段,距今37000—50000年,热释光法测定为距今93000—150000年,用光释光法测定不晚于距今70000年。有专家认为,“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的地位仅次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鄂尔多斯?河套文化”和“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的集中产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人类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风土人情

    1、内蒙古属于内陆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建议带些润唇膏及护肤品,多饮水。2、草原早晚温差较大,一定要带外套和长裤。3、草原上光照充足,紫外线较强,带上防晒霜、太阳伞。4、草原上开车、骑马要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以免迷失方向或破坏草场;骑马为全身高度运动,请视身体状况,量力而行、注意安全。5、蒙古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贵宾抵达,定会以酒相迎,不会强迫一饮而尽,但不适饮酒者一定要接过银碗,以表示礼貌。


--------------------------------------------------------------------------------------
旺季门票:20元
--------------------------------------------------------------------------------------
开放:9:00-17: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萨拉乌苏遗址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萨拉乌苏遗址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河沿岸
    所在地: 内蒙古/鄂尔多斯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