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部落的传说旅游景区

阅读:0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3:13
企业介绍

金色的深秋,杂谷脑河对岸山坡上,有一座雄伟、浩大的石头城堡般的寨子,耸立在大雪山的脚下,那就是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至今仍保存完好,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老的甘堡藏寨。甘堡藏寨是四川省理县甘堡乡的一个藏族村寨。甘堡系嘉绒藏族的寨名,意为山坡上的村落。在整个藏区自古就将甘堡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据当地的人介绍,春秋战国至晋朝属维洲属地,阿坝是羌人游牧区之一,南北朝时期属吐谷浑国。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派大兵压境,在松洲(即今松潘县)一带发生激战,占领了该地区,当时甘堡一带是两兵激战争夺的地方。而后,西藏内部发生四分五裂,大部分藏人没有回西藏而留了下来,与羌人融合比邻而居世代繁衍,成为嘉绒藏族。明代推行土司制,甘堡属杂谷脑土司领地。清朝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废除土司制实行改土归流将杂谷土司属地设五国军守备,甘堡设苟桑二员守备,其中桑式守备衙门主体至今保留完整。甘堡藏寨是五县保留完整、规模的嘉绒藏寨,以其独特古朴、自然、厚重的建筑风格,令世人惊叹不已。整个村寨依山而建,幢幢相通,户户相连,无不体现嘉绒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寨内特有的锅庄、民歌、服饰、习俗等嘉绒藏族文化也会让游人一饱眼福。寨子里是一幢幢石头垒砌而成的碉楼般的屋楼。石屋不用砖、水泥、河沙、石灰修建,而是就地取材于河水中顺水冲下的花岗石(当地俗称麻子石)切割加工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用当地的黏土垒而成。石屋冬暖夏凉,不易风化,又防震、防火、防水。石屋一般两三层,下宽上窄;一层养牲畜、堆杂物、二层是客厅、厨房、卧室、客房;三层屋顶平整可作凉晒,扬打粮食场地。有的藏居甚至还有类似现代楼房中内、外阳台式的建筑。石屋毗邻相连,高低错落有致。自然排列成村落;屋与屋间有狭窄的巷道、宽的三米左右、窄的仅能并肩过两人。巷道路面全部用麻子石或者鹅卵石砌成。全寨大小道有多少,就当地的老人们也说不清。无论上高高的后山俯瞰,还是伫立公路远眺,甘堡藏寨的石屋像一组壮观的艺术群雕,给人一种的艺术受。甘堡藏寨,大九寨旅游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藏羌民族文化走廊腹心地带的靓丽景观,正吸引着天下游人。一个传说,一段梦幻,一片沃土,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

历史文化

    在已经变得破败不堪的守备衙门即守备官寨门前,至今仍可以感受到“千年石头部落”的风采和昔日甘堡屯守备的威仪。高高的石阶梯,象征威严的上马石、石门槛、石狮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在经历了千百年风雨沧桑后,尽管这些石头已面目全非,但其间蕴涵的石头文化却丰富多彩。坐落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的甘堡藏寨,早在两千多年前已具百户大寨规模。甘堡,藏语音译,意为坡上的村落,整座寨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气势恢宏。背负绵绵青山,面临千古沱水。随着阿坝州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尘封千年的甘堡藏寨开始受到世人关注。这座距成都192公里,距理县县城8公里的藏寨,地处典型的汉、藏、羌文化结合部,其独特的文化现象曾引起国内外民族学、民俗学乃至人类学专家的浓厚兴趣。有专家惊叹甘堡藏寨这“千年石头部落”雄风犹存,保存完好,实为奇迹。更有专家从比较学的角度将甘堡藏寨与嘉绒藏区其它藏寨进行比较,认为无论在地理位置、藏寨规模、建筑艺术风格、历史文化的厚重度上,都比嘉绒地区其它藏寨略胜一筹,是名副其实的“嘉绒藏区寨”。石头部落的石头诗篇在国道317线上隔河远眺,甘堡藏寨宛如一组由石头组成的巨大艺术群雕,在阳光的照耀下,温馨而浪漫,神秘而悠远,沧桑而深邃。步入寨子,这种感觉会变得更加强烈,目光在石头的艺术里接受洗礼,心灵在石头的王国里一次次被震撼。穿行于高大、精美的石头建筑“缝隙”,仿佛步入梦幻般的时空隧道,遍布于寨落间的巷道时明时暗,时宽时窄,时曲时弯,让人如入迷宫,不着边际,仿佛又回到了铁马金戈的冷兵器时代。走出幽深的古老巷道,天地顿时变得开阔起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时空也仿佛突然从远古转换到了今天,心灵的沉重顿时一扫而空。其实,石头建筑文化并非甘堡藏寨独有。在整个嘉绒地区和羌区均普遍存在。然甘堡藏寨的石头文化又自有特色,甘堡藏寨的民居、官寨虽全为石头建筑,却与羌区和其它藏区取材有别。由于居住地区和居住条件不同,甘堡藏寨居于坡地,无山石可采,故多取杂谷脑河中鹅卵石和巨型石包为材,古时常用火攻之法,使巨石爆裂。近现代则用铁铸工具将石头化整为零,切割成被当地人称为“石墩子”的长方形条石,用于修造房屋。在选材时也有考究,当地人通常选用的石材为“麻子石”,此石极富韧性,坚硬无比,切割开后呈灰白色,且遍布黑色麻点,故名。寨中房屋多用“麻子”条石与本地粘土粘合而成,其墙体坚而不摧,经百年地震而不倒,历千年风雨而不衰,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在甘堡藏寨,寨中所有男子几乎都是石匠,砌石墙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拿手好戏,无需垂墨吊线,只凭经验和目力。他们砌出的石墙,平整笔直,棱角分明。走进甘堡藏寨,眼底全是石头奇观,除了伟岸的石头建筑物外,还有石板铺路,奇石傍门。在寨中穿行,走不多远就能看见一奇形怪状的大石立于主人的门首,上面还分别用汉文或藏文刻着字,如“格西”、“吉司”等,意为房名。相似于汉族人的祖姓。甘堡藏寨的不朽传奇。据甘堡藏寨土生土长的藏族作家王文泽老先生介绍:甘堡地区唐代以前主要生活着“哥邻”人,哥,意为牦牛,邻,意为人,哥邻人即是以牦牛为图腾的部族。唐时,甘堡地区属维州属地,唐太宗贞观年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唐蕃之战,松赞干布亲率二十万大军围困松州(今松潘县),理县一带同样战事频繁,而甘堡———危关一带更成为了两军激烈争夺的军事要塞。尔后,吐蕃大军攻占松州后,又相继占领了今嘉绒大部地区,其中有部分吐蕃士兵因未能返回西藏而留住了下来,于是他们与当地的哥邻人很快融合,成为了今日嘉绒藏族的先民。到了明代,明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甘堡地区属杂谷土司领地。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实行改土归流,废土司制,改设屯兵兵户,将原杂谷土司管辖内的2500户藏族,500户羌族分设为五个屯。有战即兵,无战即农,平时屯田训练,战时出征打仗。屯兵又分正额兵和余丁,正额兵为常备军,其年龄在18岁—45岁之间,他们将随时奉命开赴前线。而余丁则为后备军,其年龄分别为13—18岁。甘堡屯因屯兵兵户多,辖地范围相对较大,有屯兵户650户。而被视为“五屯”之首,破例设立两员额设守备,即苟氏和桑氏守备。桑氏守备官寨主体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桑氏守备官寨始建于清乾隆初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官寨依山而建,为木石结构,其规模宏大,造型美观,气势磅礴。除具有官寨居住功能外,还有旧时衙署办案、议事等多重功能。故又称守备衙署。桑氏首任守备名桑吉斯塔尔,共世袭7代。第7任守备,即末代守备桑梓候(藏名格西郎吉)于1935年底承袭守备之职后,因其思想开明,平民意识较浓而备受百姓拥戴。1949年冬,为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阿坝地区,桑梓候奉松潘县长姚佑民之命参加了“救国军”,并出任某团团长,开赴汶川县威州地区阻击解放军。后率团起义,并配合解放军184师552团参加了解放茂县的战斗,全歼38军李振西残部。之后,他又用自己在藏区的声望,先后说服众多土司、守备及上层人士放下武器,弃暗投明,迎接解放军,为和平解放四土地区,平息黑水叛乱,组织支前,开展禁烟等做出了贡献。其功绩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解放后,末代守备桑梓候先后出任理县副县长、县长,州副秘书长、副主席,省常委等职。多次赴北京参加各种会议,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解放后,桑氏守备官寨被一分为七,除由桑家自留部分使用外,官寨的大部分房屋分给了贫苦农民。2001年,桑老先生将官寨留用部分无偿捐给了政府,并希望通过修复后建成“嘉绒藏族民间博物馆。”2002年,93岁高龄的桑老因病辞世。为更好地保护官寨,使桑梓候老人的心愿早日变为现实,当地政府开始动员其余住户搬迁出官寨,并于2004年春正式将桑氏守备官寨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切实加以保护。2004年4月,官寨维修工作得以正式启动,到目前已完成主体建筑维修和修复经堂等工作。石头作证:一段难忘的历史。走进甘堡藏寨,不仅可以领略“千年石头部落”的神秘风采,饱览藏寨秀美风光,体验穿越时空般的历史厚重,还可以感受嘉绒地区人民的壮烈史诗。历史上,“五屯”、“四土”官兵曾多次奉召出征,先后深入到浙江宁波,西藏等地,参与反击英军入侵、反击廓尔喀侵藏等多次战事,成为一支“上打西藏、下打台湾”的生力军,为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理县志》载:清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公元1791年)廓尔喀以索要岁币为辞,再度入侵西藏,深入到日喀则,大掠扎什伦布寺,到处烧杀抢掠,全藏大震。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飞章告急。清政府命大学士福康安为大将军,率海兰察统带巴图鲁侍卫等及索伦兵1000余名由青海入藏,并命四川总督鄂辉、将军成德带领四川绿营兵和藏羌屯练等共7000余名由川入藏,保县(今理县)人袁国璜和木泰尔奉命统率理蕃驻军和“五屯”藏羌将士共2000余人出征。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正月至七月初,清军凡六战六捷,歼敌4000余人,深入廓尔喀境700余公里,在这次反击廓尔喀侵藏战争中,被调参战的理番驻军和“五屯”藏羌官兵能吃苦,作战英勇,每战必争先锋,为捍卫祖国西南边疆,抗击外国侵略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理番驻军和“五屯”各族将士在凯旋回归时,还将全部留在离拉萨10多里地的纳姆寺内,以资纪念,受到西藏僧侣界和广大人民的高度颂赞。拂去岁月的烽烟,历史的尘埃,今日甘堡藏寨上,当年的屯兵演武厅,练兵场,指挥台等遗址仍清晰可见,与守备官寨遥遥相望,见证着甘堡藏寨上那段光荣的历史,默默展示着“甘堡屯”曾经的辉煌。红军长征时,曾在藏寨前后驻留达3个多月,不仅在这里建立了甘堡乡红色苏维埃政权,红军还在这里设立了政治部,创办了红军学校和野战医院。

风土人情

    1.注意安全,请勿到危险处游玩2.保护环境卫生,不要乱扔垃圾3.保管好自身财务,以防丢失


--------------------------------------------------------------------------------------
开放:0:00-23:3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石头部落的传说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石头部落的传说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四川省理县甘堡乡
    企业电话: 0837-6822888
    所在地: 四川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