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旅游景区

阅读:0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08:05
企业介绍

鼓楼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鼓楼东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交会处。与钟楼一起,元、明、清时为北京全城报时中心。"暮鼓晨钟"使全城有序可循。1924年后停止报时,1990年起,每年除夕恢复鸣钟击鼓。鼓楼是一座单体的木结构古代建筑物。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项,通高46.7米,通面宽34米,通进深22.4米,檐下有单昂单翘五踩斗,旋于彩画。楼底层共有拱券式门八座;南北各三座,东西各一座。北墙东侧有旁门,内有登楼石阶梯,南北向倾斜45度,共60级,然后拐弯向西,东西向倾斜45。,亦有9级,即攀登69级石阶梯方到达二楼。二楼四面均有六抹方格门窗,四周有廊,宽约1.3米,带木护栏,望柱高1.55米,建筑面积为1925平方米。第三层是暗层。整座建筑坐落在高约4米的砖石台基上,通宽为56米,通进深为33米。南北有砖砌阶梯,东西为墁坡路。鼓楼总占地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南侧门前有石狮子一对,高约1.25米。更鼓,为报时器具,置于鼓楼二层上,原有25面,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以代表1年24个节气。现仅存大鼓一面。这面大鼓鼓面直径约1.5米,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但鼓面已是刀痕累累,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日本军队所为。鼓楼击鼓报时,有一定的规律。每晚7时"定更",击鼓两通,共108声,以后,每个更次都击鼓两通108声,直至五更晨5时击的"亮更"鼓。...

历史文化

    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地安门外大街北端,为古代城市的报时台。清代划每夜为五节,晚八时(戌)曰定更(又称起更或初更);十时(亥)曰二更;十二时(子)曰三更;二时(丑)曰四更;四时(寅)曰五更;五时(申末卯初)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及亮更,皆先击鼓,后撞钟。而二更至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击钟鼓时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俗曰:“紧十八,慢十八”,快慢相间计六次,共108响。北京鼓楼元代鼓楼在大都中心,原名齐政楼,取齐七政(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之义,其位置在明清鼓楼以西,今旧鼓楼大街南口。明永乐十八年营建北京,重建钟鼓楼。据谈迁《北游录》记载,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二楼毁于火灾,乾隆时重建,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师时,钟鼓楼上文物遭到了破坏,建筑幸免于毁。民国年间钟鼓楼对外开放,民国十三年(1923年)将鼓楼改为明耻楼,第二年复改为齐政楼。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钟鼓楼,1987年和1988年鼓楼和钟楼相继开放,随后作为展览功能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护和利用。1996年,钟鼓楼[1]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土人情

    进入景区内要衣装整洁严禁坦胸露背者进入。保护环境支持环保,在参观时不要乱丢垃圾。参观时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防止丢失。老人儿童应在家人的陪同下参观。馆内禁止吸烟,以免引起火灾,请保持环境卫生


--------------------------------------------------------------------------------------
开放:0:00-23:3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鼓楼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鼓楼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北京鼓楼东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交会处
    企业电话: 010-64041710
    所在地: 北京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