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隐楼旅游景区

阅读:3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3:48
企业介绍

上海书隐楼书隐楼在上海市南市区天灯弄77号。传为清乾隆时(1736一1795)江西学政沈初建,后为郭万丰船号主人购得,其后裔居住至今。书隐楼是上海市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大型清代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也是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的一所私宅。书隐楼正门书隐楼东部有门楼、轿厅、大厅,西部为内宅,前后为二进厅楼,中间为院子,两面有侧楼。此建筑之特色为多砖雕、木雕,砖雕仪门、漏窗等雕镂山水人物,如文王访贤、"八仙"登山、凤穿牡丹、松鼠葡萄等。木雕在门窗隔扇、梁枋裙板上,有梅兰竹菊、汉宫秋月、亭台楼阁、双狮戏球等。

历史文化

    书隐楼建于清干隆二十八年(1763年),已有近230年的历史。今址在南外滩天灯弄77号(胖子的外公家附近羡慕记)。据现住宅主人郭某称,该住宅为清干隆年间渖初所建私宅,并有渖初所题“书隐楼”堂匾为证。渖初,浙江平湖人,干隆癸未科榜眼,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尚书,并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但历代《上海县志》中,均无渖初在上海活动的记录,可见该宅并非渖初私宅。据史料记载,该宅本为明后期陈所蕴私宅,明末清初,陈氏家道中衰,住宅及日涉园均被浦东陆深的后代陆明允收买。陆氏对旧宅进行改建,并增建“传经书屋”作为书房和藏书楼。陆明允的曾孙陆锡熊,曾任《四库全书》编纂,陆锡熊的好友渖初应邀为传经书屋题匾曰“书隐楼”。约光绪后,陆氏家道衰落,住宅被分批出让,园林大部分被改建为住宅。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郭氏购进书隐楼旧基。时至今日的上海地方志中仍记载着:此楼是由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副总编修、与纪晓岚齐名的榜眼沈初所建。这也许是为“书隐楼”匾额沈初的题字所惑。溯本追源,找到建造书隐楼的真正主人,赫然呈现的是一个真正隐没了的著名园林——号称拥有“沪上三十六景”的“日涉园”。书隐楼只是明代上海著名私家花园——日涉园旧址中的一小部分。“隐士”风采今犹在书隐楼,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并称“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书隐楼相传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书隐楼”三字的匾额是乾隆癸未榜眼、后来成为《四库全书》副总裁的沈初所题。

风土人情

    书隐楼的主人郭俊纶先生,青年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解放后担任上海民用设计院的工程师。我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和他认识,郭老当时虽已耄耋之年,但声音洪亮,精神充沛,“脚劲”特别好。到九十年代,近九十岁的他还能踏了他那辆“老坦克”从中华路复兴东路“书隐楼”出发,踏到龙华镇看朋友,再踏回南市,几乎是横穿了上海。他掌握许多南市区的家族、人物、建筑的典故,有一次他陪我走了南市很多地方,沿途他一幢幢讲出这幢房子以前是谁家的,什么用途?那个门面曾经是什么店?以及一些大家族的琐闻逸事等等。现在他已带着这些掌故永远离开了。他学的是正规的土木工程,但他极其热衷中国传统建筑,在古典园林方面很有研究,而且能绘制传统的建筑、园林的图画,他曾编辑过一本《清代园林图录》画册,1993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此书收集了大量清代的园林图资料,很有参考价值,因此他认为只有他才是真正的古典园林专家,他说陈从周是“伪劣产品”,“什么也不懂”,他曾在信中写自己“我辈奥而慢……”其自我感觉可见一斑。


--------------------------------------------------------------------------------------
开放:9:00-17: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书隐楼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书隐楼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在上海市南市区天灯弄77号
    所在地: 上海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