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贝壳堤岛旅游景区

阅读:76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8:27
企业介绍

贝壳堤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粉砂、泥炭、淤泥质粘土薄层组成的,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状地貌堆积体。形成于高潮线附近,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标志。粉砂淤泥质海岸带,在波浪的作用下,将淘洗后的生物介壳冲向岸边形成的堆积体。波浪的冲刷,使海滩坡度增大,底质粗化,底部的贝壳类介壳被海水冲到岸边,堆积在高潮线附近,经长期作用便形成贝壳堤。当海岸带泥沙来源充分,海滩泥沙堆积作用旺盛时,贝壳堤停止发育。多次的冲淤变化便留下多条贝壳堤。可以作为古海岸线迁移的标志。贝壳滩脊海岸的形成需具备三个条件,即粉砂淤泥岸、相对海水侵蚀背景和丰富的贝壳物源。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黄河携带大量细粒黄土物质,长时期、周而复始地在渤海湾西岸、南岸迁徙,在此塑造了世界上规模的淤泥质海岸。当黄河改道,河口迁徙到别处,随着入海泥沙量的减少,海岸不再淤积增长,海水变的清澈,种类繁多的海洋软体动物资源得以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贝壳物源。重要的是由于海浪潮汐运动,以侵蚀为主,将贝壳搬移到海岸堆积,随着贝壳的逐年加积,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贝壳滩脊海岸。一旦黄河改道回迁,贝壳堤即因海水较淡而浑浊的淤泥岸不利于贝壳生长而终止。在贝壳堤外,泥沙淤积成陆,海岸线又向前伸,贝壳堤则远离海岸,或遗弃于陆上,或没于地下。因此,由于黄河的来回迁徙,海岸线走走停停,淤泥与贝壳堤交互更替,在渤海湾西岸、南岸形成了多条平行于海岸线的贝壳堤。古贝壳堤上沙层疏松,有利于雨水蓄积,在古贝壳堤上挖一个坑,甘甜的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渗出来,淘也淘不尽。这道贝壳堤不仅替渔村挡住了大潮,而且也是渔民的天然航标,在遥远的海里,渔民远远地看到这条绿堤,就如同看到了温暖的家园。保护区内分布着两列古贝壳堤。列在保护区南端,长40KM,埋深0.5-1米,贝壳层厚3-5米,距今5000年;第二列在保护区北部,长22KM,由40余个贝壳岛组成,岛宽100-500米,贝壳厚3-5米,属裸露开敞型,距今2000-1500年。在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三大古贝壳堤中,无棣贝壳堤不仅纯度高、规模,也保存完整、且新老堤并存的贝壳堤岛。无论是深埋地下的,还是裸露于地表的,贝壳质含量几乎达到100%,而美国圣路易斯安娜洲和南美苏里南贝壳堤,贝壳含量仅为30%左右,天津、河北保存了仅是几个剖面;无棣贝壳堤还随着海水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万吨以上,有形成第三条贝壳堤岛的趋势。无棣贝壳堤组成了规模宏大的贝壳滩脊海岸,国际上称为Chenier海岸。两列贝壳堤岛之间的湿地和向海的潮间湿地与潮下湿地组成了世界罕见的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贝壳堤内外的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它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衍地,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贝壳堤岛的形成等环境演变以及湿地类型的重要基地,在中国海洋地质、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类型研究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历史文化

    无棣县列贝壳堤位于张家山子—李家山子—下泊头—杨庄子一线,呈西北、东南走向,长近40Km,埋深0.5-1米,贝壳层厚3-5米,据C14测定分别距今5178±84年、5370±88年、5500±80年、5610±85年,是距今5000年前的新时器时代,黄河变迁的产物,表明了五千年前海岸线已到达张家山子—李家山子—下泊头—杨庄子一线,贝壳堤南、北段形成年代500年左右,可见当时黄河变迁是由南向北迁徙。列贝壳堤现高程2-3米,距今海岸线约30多公里,在杨庄子至沾化县山后村的连线向陆一侧的王家坟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铲,证明该地在4000-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活。4000年前,大禹治水,疏导九河,于碣石入海。《禹贡》记载:“夹右碣石入于河”、“至于碣石,入于海。”说明碣石在陆地上,位于河水入海处。无棣碣石居于九河之域,古九河之一的马颊河北岸,当时的海岸线—无棣列古贝壳堤内几公里处,正好符合《禹贡》中的记载,为《禹贡》碣石无疑。新石器时代至战国以前,黄河未筑堤防,平原地区的河道无约束,漫流改徙无定,黄河干流主要在河北黄骅以北入海。大禹疏导“九河”于碣石漫流入海,无棣海岸呈弱进积状态,使列贝壳堤逐渐远离海岸。到距今3000多年前,秤坨台、广武城、凤台(烽台)等处又开始堆积贝壳。据C14测定,今广武城(车辋城)、秤坨台、凤台、沙头、岔尖等贝壳堤岛的贝壳形成于距今3260±85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开始)齐桓公塞九河,辟草莱,当时的无棣水入海口(现埕口镇孟家庄附近)成为进积重点。至秦汉时期,海岸线推进到今秤砣台、广武城、秦台一线向海一侧,于是,这一带出现了批较大规模的建筑。在这些遗址中,仅见战国和西汉遗存,不见西汉晚期和东汉的遗存,这与天津市文化局考古发掘队《渤海湾西岸古文化遗址调查》记叙的“天津郊区、黄骅北部和宁河南部,仅见战国和西汉遗存,不见西汉晚期和东汉的遗存,再迟的就是唐宋时期的遗物”一样,中间也有一个割裂现象。大量考古资料证实,这种割裂现象是由西汉晚期渤海湾沿岸海侵事件造成的。关于西汉时期发生的海溢,历史文献中多有记载。《汉书?沟洫志》载“大司空掾王横言:……往昔,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郦道元《水经注》云:“昔在汉世,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苞沦于洪波也”。《汉书》中的记载与1939年发生的潮灾极为相似,但潮势之强,浸入内陆百里,应该是与当时海面上升背景有直接关系的。《水经注》又云:“昔燕齐辽旷,分置营州,今城面海滨,海水北侵,城垂沦者半”。这说明渤海北岸在西汉晚期也为海水入侵。渤海湾沿岸在西汉晚期的海侵事件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其实,从有关资料看,海侵不仅发生在渤海湾沿岸,中国沿海其他许多地区也有迹象表明当时存在高海面。高海面,大致从西汉晚期开始,东汉早期以后达到高峰,高出现代海面1-1.5米,沿海3.5米高程以下的低洼地受到浸淹。事实上,西汉晚期海侵只是淹没了一些陆地,造成海岸线向陆地退缩数十公里。列古贝壳堤外的秤砣台、广武城、凤台等贝壳岛,被冲刷、分割成零散、孤立的海中小岛,“苞沦于洪波”之中,此后再也没能形成大型的贝壳堤。东汉以后,加之黄河改道从滨县南入海,县境沿海转为南积北蚀,海水进一步冲刷侵蚀列古贝壳堤及堤外的贝壳砂岛被。大潮时,海水可涌至无棣碣石山下。东汉末,建安十一年(206)秋八月,曹操率兵自并州东略边境,征讨青州海贼管承,登上时属冀州渤海郡的无棣碣石山,看到辽阔的海面上,点缀着若干突兀耸立的贝壳岛,才有了《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诗句。魏晋时期,无棣碣石山因山下的月明沽盛产盐,曾改名为盐山。《寰宇记》云:“月明沽,西接马谷山(唐宋时,无棣碣石山又改名为马谷山),东滨海,煮盐之所也,今名月河口”。《山东通志》载:“月明沽,在海丰县(今无棣县)东北”。月明沽即今马颊河下游一段,列贝壳堤外。第二列贝壳堤位于今沿海大口河—旺子堡—赵砂子一线。据1992年航测资料,这列贝壳堤由40余个贝壳岛(高于0米)组成,长近22公里,岛宽100-500米,贝壳层厚3-5米,属裸露开敞型,形成于全新世晚期。据C14测定,西段大口河贝壳堤岛下层距今1850±75年,东段老沙头贝壳堤岛距今1690±80年。南北朝后期,由于地壳上升,海水逐渐减退。隋初建县时,无棣东部海岸,已推进到赵沙子一带,赵沙子附近也开始堆积贝壳,逐渐形成了第二列贝壳堤。至唐宋时,已基本上恢复到西汉海浸以前的情况。南宋建炎二年(1148)后,黄河改道入淮,其溢水仍不断续循马颊河入海,无棣仍处于进积期。无棣海岸线越过第二列贝壳堤,一度达到今大口河、汪子岛、赵沙子以东渤海的海面上。明代大口河成为常住居民点,及海上捕鱼、航运、商业中心,明地方政府曾在大口河专设巡检司管辖进出口船只、缉私护税,维护航安全。到清代,因泥沙供给不足,无棣海岸线退蚀,南部海岸退蚀为严重,光武城被海潮分割成若干残留块体,北部的清巡检司内迁至大山(后改埕口)。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结束了700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县境南部受黄河泛溢水冲淤影响,重新呈现进犯状态,秦口河东连年出现大片淤地。近百年来,渤海西及南岸沿海平原与海岸线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泻湖与湿地大面积消失,海岸线逐渐平直、平均大潮高潮线向陆地方向后退、潮间带逐渐变缓、变宽,不同岸段的岸线变化特征不尽相同,但普遍经历了岸线(平均大潮高潮线)蚀退。风暴潮期间,除大口河、高坨子、棘家堡子、汪子岛、老沙头5个面积较大的外,其它不稳定的小砂岛,皆可被淹没。经1927、1929年两次大潮,无棣海岸线全面退蚀,沿海渔村、渔堡居民生产、生活日益恶化。1939年大潮后,套尔河堡内迁并入岔尖堡,南北石桥二村废弃。1957年大潮后,大口河堡受到威胁,于1959年内迁至牛角屋子(改名水沟堡),1974年再迁沙沟子。1964、1969年两次潮淹,沙土堡变成了一个“七里沾脚,八里难熬,捧心台上歇歇,又怕月河来潮”的地方,于1974年内迁至北长滩。高坨子、棘家堡子、汪子岛常住居民亦全部搬走,变成了季节性渔堡加工场所。现在,无棣海岸高潮平均线已稳定在第二列贝壳堤外,低潮线退至该贝壳堤以东平均1500米以外的地方。这列贝壳堤极为坚固,是抵御海水侵蚀的天然屏障。此外,在大口河贝壳堤岛北发育复生了一面积0.08平方公里的新堤,在棘家堡子与汪子岛贝壳堤岛北侧,复生了一条宽100米,长5公里,厚1-2米的新堤。第二列贝壳堤外,随着海水潮汐作用每年增加贝壳10万吨以上,有形成第三条贝壳堤岛的趋势。保护区内发现的野生珍稀动物达459种,是一个典型的“天然生物博物馆”。保护区内有文蛤、四角蛤、扁玉螺等贝类和鱼、虾、蟹、海豹等海洋生物50余种;有落叶盐生灌丛、盐生草甸、浅水沼泽湿地植被等各种植物共350种,其中仅酸枣、、黄芪、五加皮等特产中药材就有40多种;湿地里有豹猫、狐狸等6种,有东方铃蛙、黑眉锦蛇等两栖爬行动物8种,有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白头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在内的鸟类45种。

风土人情

    、忌语言粗野。旅途中应时时处处讲文明,讲礼貌,不要恶语伤人或与人争吵,以免破坏自己和同伴的欢乐情趣。


--------------------------------------------------------------------------------------
旺季门票:50元
--------------------------------------------------------------------------------------
开放:7:00-18: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滨州贝壳堤岛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滨州贝壳堤岛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棣新四路‎
    企业电话: 0656-37584738
    所在地: 山东/滨州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