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关古道旅游景区

阅读:9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5:49
企业介绍

南雄有一条古运道,因古道穿过地处大庾岭南麓的梅岭,有梅关横亘于期间,隔开广东与江西两省,所以就被称为梅关古道。梅岭设关始于秦,主要用于军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派遣屠睢、任嚣、赵佗等人攻取岭南,并在公元前213年略取岭南后,在大庾岭上的梅岭筑关,又称秦关,打开了沟通南北的孔道。这就是早的梅关古道。汉武帝时,派遣楼船将军杨仆率楼船师平南越,“出豫章,下浈水”,即是沿古道越大庾岭南下。可是,古道一直因年久失修,“人苦峻极”,不堪行走,艰险难通。到了唐代,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南北商品流通日益频繁,“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遇负之以背”的古道与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已很不适应了。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广东人张九龄因病告归祖籍始兴,路过梅岭时,见岭路“峭险巉绝”,行走困难,便向唐玄宗建议开辟岭道,改善南北交通,以充分利用岭南的“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达到“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的目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遂下诏命张九龄主持开业凿之举。张九龄奉诏之后,行动很快,仅用二月余就在梅岭上凿通一条第约20余丈、宽3丈的大山路,使梅关古道成为“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大道。开通之后,南北交通大为改观。广州等地客商货物由水运北上到雄州,经古道运往岭北;岭北南下客商货物则由陆路经古道运到雄州,然后转水运运往广州等地。古道上商旅络绎不绝,道旁客栈饭店、荼坊酒肆,鳞次栉比。梅关古道从此成为沟通南北的主要孔道。自张九龄开通梅关古道后,历代对这条古道的维护极为重视,曾多次进行修铺和增植树木。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蔡抗、蔡挺兄弟,前者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者任江西提刑,南北相邻。二人协商议定,分别修筑各自所辖境内路段,补种松、梅,立表梅关。时人余靖于是有《通越诗》:“峤岭(大庾岭也称峤岭)古来称绝徼,梯山从此识通津”,并说:“蔡学士兄弟新砌,岭路相接。”宋元丰二年(1079),王巩记过岭情况说:“庾岭险绝闻天下。蔡子直(抗)为广东宪,其弟子政(挺)为江西宪,相与协议,以砖zhou4其道,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南北三十里,若行堂宇间。每数里置亭以憩客。左右通渠,流泉涓涓不绝。白梅夹道,行者忘其劳。予尝至岭上,仰视青天如一线。然既过岭,即青松夹道,以达南雄州。”好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此后,明正统十一年(1446),南雄知府郑述征集民工,用鹅卵石;花岗片石铺砌岭道路面九十余里,并在道旁补植松、梅。明正德年间,广东布政使吴廷举也很积极增路松,自称“十年两度手栽松”,“种提青松一万株”。到明末清初,梅关古道历经800多年,古松夹道,形如虬龙,竟成为南雄一景--“官道虬松”。有人咏梅关古道岭松云:“郁郁凌云气,岩岩耸壑材”,“不风能避暑,即雨亦衔杯。”可以想见,那时古道两旁的虬松是如何的高大、茂密。梅关古道不但多松,而且多梅。据府志记载:“十二月,霜雪降,池始冰,岭梅初放。”因此,每当岭梅怒放之时,不少诗人墨客前来踏雪寻梅,也有不少旅人游子到此折梅赠别,并留下了许多咏梅佳句。三国时太守陆凯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不忘折梅赠亲友,赋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借寄赠岭梅道出了思念友人的一片深情。大诗人苏东坡,《赠岭上梅》诗云: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由岭梅、行人想到故人,由花落、梅熟想到与亲友相聚,别有一番滋味有心头。南宋理学家朱熹云游岭南,在梅岭时正值岭梅盛开,遂赋诗《登梅岭》:“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往还无几日,景物变千林。晓磴初移屐,密云欲满襟。玉梅疏半落,犹足慰幽寻。”一幅风雪探梅图跃然纸上。唐宋年间,统治者把岭南作为流放刑徒之地,不少有识之士因罪流放岭南。当他们经过梅关古道时,古道、虬松、岭梅,家事、国事、天下事,触景生情,不禁令人怆然涕下。唐初宋之问因罪贬岭南,曾多次过岭,写有《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抒发了无限的悲思。苏东坡由岭南流放地北归,走古道,登梅岭,写下了《赠岭上老人》:“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文天祥于国命垂危之际,力图挽大厦于既倾,奋力拼搏,在岭南兵败被俘,押至北京后慷慨就义。他曾多次转战于梅关古道南北,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其中《安南军》写道:“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有归!山河行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写出了他舍生取义的一身正气,令人肝肠回荡,肃然起敬。至于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更是豪气干云,尽人皆知了。梅关古道从梅关向南北两边蜿蜓延伸,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江,好像一条彩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水陆连运的交通线。历史上不少中原仕宦、巨家望族,由此道迁入岭南,灿烂的中原文化也由此道传入南粤。今天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其先祖大多是经梅关古道南迁的。古道上的珠玑巷,就是南迁先人的聚居地。近百年来,粤汉铁路、(南、)雄(大)余公路先后开通,梅关古道已为现代交通线所替代,失去了古时南北交通孔道的作用,但是,始建于宋代嘉佑年间的梅关至今尚存,明代古道遗迹尚在。这里虬松挺立,寒梅怒放,仍不失为一旅游胜地。不少游人纷纷到此,或攀关,或踏道,或寻梅,或赏松;或念先人之艰辛,或发思古之幽情。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历史文化

    南雄有一条古运道,因古道穿过地处大庾岭南麓的梅岭,有梅关横亘于期间,隔开广东与江西两省,所以就被称为梅关古道。梅岭设关始于秦,主要用于军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派遣屠睢、任嚣、赵佗等人攻取岭南,并在公元前213年略取岭南后,在大庾岭上的梅岭筑关,又称秦关,打开了沟通南北的孔道。这就是早的梅关古道。汉武帝时,派遣楼船将军杨仆率楼船师平南越,“出豫章,下浈水”,即是沿古道越大庾岭南下。可是,古道一直因年久失修,“人苦峻极”,不堪行走,艰险难通。到了唐代,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南北商品流通日益频繁,“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遇负之以背”的古道与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已很不适应了。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广东人张九龄因病告归祖籍始兴,路过梅岭时,见岭路“峭险巉绝”,行走困难,便向唐玄宗建议开辟岭道,改善南北交通,以充分利用岭南的“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达到“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的目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遂下诏命张九龄主持开业凿之举。张九龄奉诏之后,行动很快,仅用二月余就在梅岭上凿通一条第约20余丈、宽3丈的大山路,使梅关古道成为“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大道。开通之后,南北交通大为改观。广州等地客商货物由水运北上到雄州,经古道运往岭北;岭北南下客商货物则由陆路经古道运到雄州,然后转水运运往广州等地。古道上商旅络绎不绝,道旁客栈饭店、荼坊酒肆,鳞次栉比。梅关古道从此成为沟通南北的主要孔道。自张九龄开通梅关古道后,历代对这条古道的维护极为重视,曾多次进行修铺和增植树木。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蔡抗、蔡挺兄弟,前者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者任江西提刑,南北相邻。二人协商议定,分别修筑各自所辖境内路段,补种松、梅,立表梅关。时人余靖于是有《通越诗》:“峤岭(大庾岭也称峤岭)古来称绝徼,梯山从此识通津”,并说:“蔡学士兄弟新砌,岭路相接。”宋元丰二年(1079),王巩记过岭情况说:“庾岭险绝闻天下。蔡子直(抗)为广东宪,其弟子政(挺)为江西宪,相与协议,以砖zhou4其道,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南北三十里,若行堂宇间。每数里置亭以憩客。左右通渠,流泉涓涓不绝。白梅夹道,行者忘其劳。予尝至岭上,仰视青天如一线。然既过岭,即青松夹道,以达南雄州。”好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此后,明正统十一年(1446),南雄知府郑述征集民工,用鹅卵石;花岗片石铺砌岭道路面九十余里,并在道旁补植松、梅。明正德年间,广东布政使吴廷举也很积极增路松,自称“十年两度手栽松”,“种提青松一万株”。到明末清初,梅关古道历经800多年,古松夹道,形如虬龙,竟成为南雄一景--“官道虬松”。有人咏梅关古道岭松云:“郁郁凌云气,岩岩耸壑材”,“不风能避暑,即雨亦衔杯。”可以想见,那时古道两旁的虬松是如何的高大、茂密。梅关古道不但多松,而且多梅。据府志记载:“十二月,霜雪降,池始冰,岭梅初放。”因此,每当岭梅怒放之时,不少诗人墨客前来踏雪寻梅,也有不少旅人游子到此折梅赠别,并留下了许多咏梅佳句。三国时太守陆凯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不忘折梅赠亲友,赋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借寄赠岭梅道出了思念友人的一片深情。大诗人苏东坡,《赠岭上梅》诗云: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由岭梅、行人想到故人,由花落、梅熟想到与亲友相聚,别有一番滋味有心头。南宋理学家朱熹云游岭南,在梅岭时正值岭梅盛开,遂赋诗《登梅岭》:“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往还无几日,景物变千林。晓磴初移屐,密云欲满襟。玉梅疏半落,犹足慰幽寻。”一幅风雪探梅图跃然纸上。唐宋年间,统治者把岭南作为流放刑徒之地,不少有识之士因罪流放岭南。当他们经过梅关古道时,古道、虬松、岭梅,家事、国事、天下事,触景生情,不禁令人怆然涕下。唐初宋之问因罪贬岭南,曾多次过岭,写有《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抒发了无限的悲思。苏东坡由岭南流放地北归,走古道,登梅岭,写下了《赠岭上老人》:“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文天祥于国命垂危之际,力图挽大厦于既倾,奋力拼搏,在岭南兵败被俘,押至北京后慷慨就义。他曾多次转战于梅关古道南北,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其中《安南军》写道:“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有归!山河行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写出了他舍生取义的一身正气,令人肝肠回荡,肃然起敬。至于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更是豪气干云,尽人皆知了。梅关古道从梅关向南北两边蜿蜓延伸,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江,好像一条彩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水陆连运的交通线。历史上不少中原仕宦、巨家望族,由此道迁入岭南,灿烂的中原文化也由此道传入南粤。今天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其先祖大多是经梅关古道南迁的。古道上的珠玑巷,就是南迁先人的聚居地。近百年来,粤汉铁路、(南、)雄(大)余公路先后开通,梅关古道已为现代交通线所替代,失去了古时南北交通孔道的作用,但是,始建于宋代嘉佑年间的梅关至今尚存,明代古道遗迹尚在。这里虬松挺立,寒梅怒放,仍不失为一旅游胜地。不少游人纷纷到此,或攀关,或踏道,或寻梅,或赏松;或念先人之艰辛,或发思古之幽情。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风土人情

    山要注意林区防火,观光沿途不能吸烟。爱护自然环境,不破坏景观资源;维护风景区环境整洁,不任意丢弃垃圾。


--------------------------------------------------------------------------------------
开放:0:00-23:3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梅关古道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梅关古道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
    企业电话: 0731-85620666
    所在地: 广东/韶关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