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旅游景区

阅读:93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3:19
企业介绍

五通桥景区介绍五通桥景区位于乐山市南24公里,是一座颇有特色的水乡古镇。涌斯河和芒溪河把五通桥分为四望关,青龙嘴、竹根滩三部分。五通桥依山傍水,青山照映,绿水环绕,玲珑秀丽,民俗独特。清代诗人李嗣源称赞“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故有“小西湖”之称。五通桥融山、水、树、镇为一体,水多桥也多,镇内各种风格的桥把3片陆地连结起来,荡舟河上,穿行桥下,可领略小镇风光。五通桥的另一景观是这里的黄木角树,几百株苍劲雄伟,枝繁叶茂,童童如盖,树沿着河,街沿着树,形成了五通桥独特的风光。这里还是全国七大“游泳之乡”之一,芒溪河是天然的游泳训练场,多年来培养了许多的游泳运动员。五通桥还是青年英雄丁佑君烈士的故乡。菩提山上建有“丁佑君烈士纪念馆”,馆名匾额为胡耀邦所书,馆内还陈列有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这里绿树环绕,清新优美,还可鸟瞰整个市容。五通桥每年五月端午节,都要举行传统的龙舟竞赛,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历史文化

    五通桥历史悠久,有建制的历史已有2300多年。周时,区境属蜀国辖地,秦惠文王灭蜀后,于前311年设蜀郡,区境隶蜀郡南安县地。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乐山市,为乐山市五通桥区至今。区境内相连成片的东汉崖墓群和始建于东汉、五代时期的古陶瓷窑址是五通桥悠久历史的有力证明。五通桥因盐而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盐场。相传在公元前250年,蜀太守李冰在五通桥牛华溪红岩子凿井煮盐,距离今天已经有22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五通桥盐业生产便颇具规模。“架引高低筒络绎,车声轱辘井相连”描绘了五通桥制盐场景。到1947年,五通桥共有卤井5805眼、灶935户,年均产盐达5万吨,高年份达6万吨,直接、间接依靠盐业为生者达6万余人。民间流传“金犍为、银富顺”,“千猪百羊万石米,不及桥滩一早起”之说,反映了五通桥曾经的繁荣。

风土人情

    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携带雨伞。在活动时也应注意财物的保管,不要带过多的贵重物品。


--------------------------------------------------------------------------------------
开放:0:00-23:3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五通桥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五通桥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乐山市涌江路
    企业电话: 028-86702855
    所在地: 四川/乐山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