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山旅游景区

阅读:157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8:30
企业介绍

巍巍大基山,坐落在莱州城东八公里。它自亘古洪荒走来,承载了风雨的洗礼和岁月的变迁。它是中国第五名山——东莱山中一座富神秘感和传奇色彩的仙峰秀谷。大基山中的景观就是“道士谷”,它是由十几座高35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整个山势呈环状,酷似道家的太极图,古有“太极山”一说。古时候“太”与“大”通用,现在被叫做了“大基山”,“极”则变成了“基”.。现在是全国目前的山谷道场,先秦至清末一直有道家在此山谷中修炼,故当地人称为道士谷。金元时期王重阳受仙人指点在东寻的路上收得了全真七子,并创立了全真教。携徒弟们在山中修炼多年,并留下了宝贵遗迹“幽谷风香”四个字。他的两个徒弟丘处机和刘长生深受成吉思汗、金章宗皇帝的信任,多次收到邀请,所收的赏赐修建了山中的道观。丘处机的《道士谷春日登览》诗至今还保留在西半山腰一处名为“仙人床”的岩壁上,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雨侵蚀,至今字迹清晰,完善无缺。“一代文宗”郑道昭,他的字笔力雄强,刚劲挺拔,其书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他在山中留下了珍贵的题刻十四处,历经一千五百多年保存完好,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现已修复的道教建筑有太清宫、昊天观、三官殿、先天观、白云庵、黄帝庙、光月庵、二侯祠、圣水祠、霁月楼、戏楼等十余处。莱州塔“大基宝塔”也已竣工,宝塔共有七层,高三十七米,内有观音塑像。登上宝塔清风拂面,可以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浑气势,山中各处风光一览无余。大基山方圆五公里,群山环列,白云缭绕,紫气升腾,呈现一派清幽深邃、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色。走临山口,仙风扑面之感便油然而生。道士谷内松柏苍郁,枫槐葱笼,间以桃红李白,构成了溢翠流彩的林海。谷底清泉四涌、溪流潺潺,终年不断。在翠绿掩映下的大基名泉,是古莱州八大景之一。环谷群峰连绵如屏,怪石突π、千姿百态。有的似利剑出鞘,有的像姐妹相依,有的如猛虎扑食,有的赛莲花盛开。一声呐喊,山鸣谷应,四方回音久荡不息。春末秋初,百鸟聚会,莺歌燕舞,令人心旷神怡。大基山山不高,道士谷谷不深。但由于奇特的山势所致,就出现了谷中地气异常之象。谈这里非凡的风光景色,可概括为“新、奇、巧、智、趣”五个字。大基山古有“郡之甲胜”之誉,其神奇的原始地貌,异殊的险峰峻岭,繁茂的森林植被,宜人的气候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等,构成“中国第五名山”无与伦比的“天姿灵秀”。现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天然森林氧吧、道教文化发祥地等称号。

历史文化

    大基山古称东莱山,位于千年古邑--山东省莱州市城区东5公里,有着四千多年前的岳石文化遗址,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几次提到“世上名山有八座,有三座在夷蛮之地,有五座在中国,在中国的是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山,是黄帝会神的地方。是华人中过、戈、柯、任等十六个姓氏的发祥地。山中的遗址和景点表明:这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道教文化发祥地,也是华夏神祗文化的发祥地。过去,史书上对此曾有“秦皇游而忘返,汉武过而乐留”的赞语。景区内一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的生态景点有二十余处。东莱山景区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的渤海南岸。景区入口位于S107山东省道107公里路程碑处。由此向西北2公里可上“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同方向6公里即是莱州市区。到此浏览者水、陆、空交通及食宿条件极为便利。距青岛机场130公里、距崂山155公里、距蓬莱120公里。大基山中道士谷是全国目前师大的山谷道场。今已修复的道都建筑有太清宫、昊天观、三宫殿、万寿宫、先天观、白云庵、黄帝庙、光月庵、二侯祠、圣水祠、霁月楼、戏楼等十余处。一大基名泉现今,大基山已成为山东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大基山景区座落于莱州市城东10公里处,东接崮山,南连寒同山,海拔476.9米,为莱州市有名的高山之一。大基山,古称掖山,山体呈半环状,四周群峰环抱,当中为一深邃圆阔的谷地,仅西南方有一豁口,自成天然门户。因谷内自古为道家所居,故俗称道士谷。谷内林丰木繁,古木参天,芳草萋萋,山花野果,清香流溢,因无村居阡陌,纤尘不染,清静安谧。昔日谷底清泉四涌,溪流纵横,潺潺流水经年不断。过去掖县的八大景之一的“大基名泉”就在谷底东坡原无生殿下的百花丛中。冷冷清泉顺着石罅汩汩涌出,不断滴入小石池中,由池中又缓缓漫出,其水清凉醇厚,甘美爽口,水质,因而誉之为“大基名泉”。这里山美谷美水美,清幽绝俗,因此自古就有“郡之甲胜”之美誉。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就是好仙乐道者们隐居修真的理想之地。二道士谷北魏永平年间(公元508-512年)光州刺史郑道昭就常于公务之暇率僚佐、携道俗,悠游山林,在此谷中谈经论道,渴饮甘泉。郑道昭酷爱山川,慕仙乐道,游大基山常常留宿山中,他曾在大基山结庐栖息,特建居所,号曰“白云乡青烟里”。在此修身养性谈老庄,扫石置坛,祭祀四神,并吟诗挥毫,刻石以记,他在东西南北四峰山巅和山谷中设仙坛五处,同时留下了这许多气势恢宏的摩崖石刻。郑道昭儿子郑述祖少年时即曾跟随其父在光州登山临水,其父“爱山乐道”、悠久游山林的活动和思想对郑述祖影响很深,五十年后,北齐时期郑述祖亦任光州刺史再次重游故地,在大基山亦留有石刻。因此,自北朝开始,郑道昭父子就与大基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金元之际道教大盛,从北以后历代这里为道教的一统天下,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大基山的道士们来说,道士谷这一洞天福地是郑道昭留给他们的。3文化内蕴一环谷名迹大基山环谷崖壁散藏着历代摩崖石刻24处,其中北魏书法家光州刺史郑道昭父子手书摩崖题刻14处,其余为金元明清题刻共10处,这些刻石大小不一,多者数百字,少者仅十余字,主要分布于四面诸峰、南北入谷处及谷之腹心处。其中尤其以位于西山腰的郑道昭书于延昌元年(公元512年)的《登大基山诗》,又称《置仙坛诗》著名。北刻石镌刻于西峰东侧山腰的一长方形独立巨石上。石高约2.90米,宽4.20米,厚约1.5米,状如枇杷果,故称“枇杷石”。刻石字高约9厘米,宽约10厘米,共206字,字字刚劲挺拔,笔力雄强,虽历经千年沧桑,依然字迹清楚可辩,雄伟壮观,其诗中云:“东峰青烟寺,西岭白云堂。朱阳台望远,玄崖灵色光。四坛周四岭,中明起前岗。”这几句诗,具体指明了当年的郑道昭所设置的各仙坛所在的位置,即:在正东大基山主峰——大基顶,刻有《青烟寺题字》;西峰极顶,镌有《白云堂》题字;南端一峰顶,有《朱阳台》题字;东北端一峰,其峰顶状如莲花,俗称“莲花盆”,其刻石有《玄灵宫》题字,谷底中心,一块立体三角形状的石头上,三在刻有字,一面即为《中明之坛》题刻(另两面分别为《青烟里》和《岁在壬辰建》题刻)。这也就是刻于谷西南入口处路北侧的《大基山铭告》刻石中所说的郑道昭在大基山“扫石置五处仙坛”(见《铭告》刻石,《铭告》刻石同时奉告人们爱护山上的“松林草木”),这五处仙坛,其实并没有构置什么建筑物,只是“扫石置坛”而设置祭神的场所,并刻石为记而已,而“三角石”刻石一面,《岁在壬辰建》刻石,则记载了郑道昭设置仙坛的具体时间,即宣武延昌元年——公元512年。二南北名帖而在谷的南北入口处,北朝刻石还有《北山门题字》、《南山门题字》、《大基山铭告》、《云居馆题字》等等。这些刻石除《云居馆题字》、《石人名》2处题刻为郑道昭之子郑述祖(天统元年——565年)所留题刻外,余皆被认为郑道昭题刻。所有这些北朝题刻,均按东西南北中、前后(如前后山门)分布,以“四方之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定东西南北四方之位,它充分反映了郑道昭晚年的爱仙乐道思想。大基山的这些北朝刻石,是《郑道昭摩崖刻石》重要组成部分,同云峰山刻石一样,同为历代书法家、金石学家所推崇并屡见著录,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稀世珍宝,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中外享有基盛誉。另外,在大基山西山腰等处,除了有金元明清等时题刻以外,谷内还有道观遗址多处。金元时,道教盛行,道教全真教、兴起胶东,这里优美的景色,清静的环境,使道士谷已成为道家修身养性理想的洞天福地。金未元初,著名道家全真教七真人中的刘长生、邱处机都曾在谷中栖息修真。刘长生奉金章宗御旨曾在谷中创建先天观,在这里修真终生。继刘长生之后,邱处机亦来到这里。从此以后,道士谷道教盛极一时,道观鳞次栉比。金《先天观》刻石和邱处机的泰和四年(1204年)《长春子道士谷春日登览诗》刻石至今依然屹立于西山腰。历代道家修建的老子庙、先天观、玉皇殿、姑子庵等,至现今

风土人情

    无特殊禁忌


--------------------------------------------------------------------------------------
旺季门票:80元
--------------------------------------------------------------------------------------
开放:8:00-18: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大基山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大基山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山东省莱州市城区东5公里
    企业电话: 0535——2549787
    所在地: 山东/烟台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