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峪遗址旅游景区

阅读:11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8:33
企业介绍

"东海峪遗址"位于东港区石臼街道东海峪村西北,东距黄海l公里,总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东北高出周围地平面2.2米,称为"鏊子顶",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1960年发现,1973年、1975年,山东省博物馆考古专家曾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海峪遗址"文化堆积l至2米,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出土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细颈袋足鬻、夹砂鼓腹罐等器物都表现出大汶口文化晚期特征;中层出土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斛形杯、等腰三角形纹鼎足等器物,既是由下层同类器物演变发展而来,又是上层同类器物的祖型,具有从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性质;上层出土的陶鬻、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陶豆、陶杯、陶罐、陶鼎等,都具有典型龙山文化的特征。三个文化层不仅在器物发展上相互衔接,在墓葬、房屋建筑方面也有承袭关系。发掘的18座墓葬分属三个文化层位,其形制和葬俗基本相同,都有长方形土坑墓或竖穴石椁墓,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北,随葬的器物性质也大致相同。从房屋建筑看,房地分布密集,按东北——西南向有规律地排列;房屋都是由方形台墙基、墙外护坡、室内地基、灶址及门道等组成,门向西南;土台为分层夯筑,墙基由黄粘土夹自然石块垛成;屋外有护坡,室内地面由粘土和砂分层夯筑。从"东海峪遗址"房屋的建筑看,房屋台基的出现、夯筑技术的使用,都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夯筑台基式土木建筑的先河,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东海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陶器等。从出土的石器看,以磨制石器为主,而且多半是通体磨光,有些石器上有穿孔,有的一孔,有的两孔,如穿孔的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石锛等典型石器,可以看出,当时在石器上穿孔的技术很发达。出土的骨器主要有匕、刀、梭、镞等。出土的陶器为多,黑陶在各种陶器中所占比例大增,为山东龙山文化黑陶的发展开了先河。有代表性的陶器是鬻、鼎、豆、高柄杯等,尤其发现完整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时期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极为罕见,极其珍贵。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件完整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均出土于"东海峪遗址",它是《1992年中国文物精华展》200件全国文物珍品之一。蛋壳陶是典型龙山文化所特有的一种陶系。目前,蛋壳陶器仅见镂孔高柄杯一种,它只存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出了该地区就没见到这类器物。由于蛋壳陶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甚少,到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对它的了解也还是很不全面,只能根据"其形式的精雅、轻巧、清纯之处,也只有宋代良的瓷器可以与之媲美"的描述来体会。直至六、七十年代,在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完整的蛋壳陶镂孔高柄杯,这时蛋壳陶的真正面目才使人们清楚地认识。说蛋壳陶薄如蛋壳决不是夸大之词,据实测所得:其中一件高26.5厘米,器璧薄处仅0.2——0.3毫米,整个器形可分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杯;中部是高柄杯,把的两端细,中间圆鼓,如一个倒置的花蕾,透雕中空,表面饰锥刺纹;下面为覆盆状底座。三部分由一根细细的长管连为一体,整个造型显得轻巧秀致,现珍藏于山东省博物馆。另一件高19.8厘米,整个器形分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喇叭形,侈沿,深腹杯,口径9.4厘米,器壁薄处仅0.2——0.3毫米;中部是高柄杯,把呈直筒形,中间圆鼓,中空、雕镂孔,表面饰细弦纹;下面为覆盆状底座,底径4.8厘米,现珍藏于日照市博物馆。两件器物造型规整,质地细密,器壁厚薄均匀,色泽光亮漆黑,即使在今天,制陶的能工巧匠也难仿就,可见当时制陶技术的高超,它代表了龙山文化的制陶艺术高水平。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可能是由于蛋壳陶质料与一般陶土不同、以及高难度的制作技艺,以致使它在地域上没有能走出龙山文化的山东一隅。在山东地区以外的龙山文化遗址中,有些地方亦称发现蛋壳陶,其实那是一种胎壁厚在2毫米左右的磨光黑陶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蛋壳黑陶。真正的蛋壳陶不仅分布地域有限,存在的时间也不太长,它的极盛时期约在龙山文化中期稍早阶段,到晚期,高柄杯的器壁相对变厚。而在晚于龙山文化的任何遗存中,则再也见不到它的踪迹了,这也是蛋壳陶镂孔高柄杯格外珍贵的一个原因。在田野考古发掘中,这种制作精美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很少在一般遗址中发现,往往集中于大中型墓葬之中。这种情形表明,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在当时可能是一种高级"奢侈品",决不是一般氏族成员所能使用的,只能被少数氏族首领或军事所独占,用以显示其尊荣的身份和显赫的地位。龙山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瓦解的发展阶段,这种阶段的分化。社会分崩离析的情形,也在这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上反映出来了。"东海峪遗址"现已征地五十亩,"半坡遗址’’式的东海峪博物馆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东海峪必将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史、开发旅游业、建设新兴港城做出贡献。

历史文化

    1960年被发现,1973年以来曾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仅有的两件完整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均出土于东海峪遗址,位居1992年中国文物精华展中200件文物珍品之一。该陶器高26.5厘米,嚣壁薄处仅有0.2—0.3毫米,每件重量仅22克,造型规整,质地细密,厚薄均匀,色泽光亮漆黑,代表了龙山文化制陶艺术的高水平。此外,遗址还出土磨制石器等文物。东海峪遗址下层出土的陶器如黑陶高柄杯、细颈袋足、夹砂鼓腹罐以及鼎、壶、觯等,都具有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特征。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860~前2690年。中层器物中,如蛋壳黑陶高柄杯、觯形杯、等腰三角形堆纹鼎足等,既是由下层同类器物演变发展而来,又是上层同类器物的祖型。中层遗存具有从大汶口文化向山东龙山文化过渡的性质,有的意见则把它定为山东龙山文化的早期遗存。上层发现的粗颈实足、粗颈袋足、大宽沿蛋壳黑陶高柄杯、近直腹小平底带耳杯、豆、罐、、敛口盆、鸟首形鼎足等,都具有山东龙山文化的特征。这里的3个文化层不仅在器物发展上互相衔接,同时,在墓葬、房屋建筑方面也有承袭关系。3层墓葬的形制和葬俗基本相同,都有长方形土坑墓或长方形竖穴石椁墓,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北,随葬器物的组合也大致相同。中、上层的房层都以台基上的近方形地面式建筑为特点,在夯土台基上平地起建或挖槽起建土墙,墙基多为黄粘土夹石块垛成,墙外有护坡,室内地面用黄粘土和砂筑成。台基护坡和室内地基都是分层夯筑的。房屋台基的出现和夯筑技术的使用,开中国传统的夯土台基式土木结构建筑的端倪,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土人情

    1960年被发现,1973年以来曾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仅有的两件完整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均出土于东海峪遗址,位居1992年中国文物精华展中200件文物珍品之一。该陶器高26.5厘米,嚣壁薄处仅有0.2—0.3毫米,每件重量仅22克,造型规整,质地细密,厚薄均匀,色泽光亮漆黑,代表了龙山文化制陶艺术的高水平。此外,遗址还出土磨制石器等文物。东海峪遗址下层出土的陶器如黑陶高柄杯、细颈袋足、夹砂鼓腹罐以及鼎、壶、觯等,都具有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特征。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860~前2690年。中层器物中,如蛋壳黑陶高柄杯、觯形杯、等腰三角形堆纹鼎足等,既是由下层同类器物演变发展而来,又是上层同类器物的祖型。中层遗存具有从大汶口文化向山东龙山文化过渡的性质,有的意见则把它定为山东龙山文化的早期遗存。上层发现的粗颈实足、粗颈袋足、大宽沿蛋壳黑陶高柄杯、近直腹小平底带耳杯、豆、罐、、敛口盆、鸟首形鼎足等,都具有山东龙山文化的特征。这里的3个文化层不仅在器物发展上互相衔接,同时,在墓葬、房屋建筑方面也有承袭关系。3层墓葬的形制和葬俗基本相同,都有长方形土坑墓或长方形竖穴石椁墓,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北,随葬器物的组合也大致相同。中、上层的房层都以台基上的近方形地面式建筑为特点,在夯土台基上平地起建或挖槽起建土墙,墙基多为黄粘土夹石块垛成,墙外有护坡,室内地面用黄粘土和砂筑成。台基护坡和室内地基都是分层夯筑的。房屋台基的出现和夯筑技术的使用,开中国传统的夯土台基式土木结构建筑的端倪,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开放:8:00-18: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东海峪遗址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东海峪遗址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所东南海峪村西北
    企业电话: 0633-8777307
    所在地: 山东/日照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