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景山旅游景区

阅读:50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3:01
企业介绍

龙门山丹景山坐落在沱江之源——湔江南岸,为龙门山余脉,相对高度不大,但是山峦迭翠,风光秀丽,自古就是"灵秀独钟"的"西蜀名山",享有"丹岳岱宗"之称。汉时即为道家先哲静修炼丹处,佛教东渐后又为佛道共处之山,寺观特盛。"崇峦架殿,叠嶂营楼,鹤林圣迹,龙泉佛影",就是其真实写照。然而,令古今名人向往,留恋的还是丹景山的牡丹。丹景山自古就是著名的牡丹观赏地,肇源无端,唐时即盛,历五代至宋大盛。洛阳沦陷于金,丹景山为全国著名牡丹观赏基地,但绝非仅因治、曹陷落而彰名,主要的是丹景牡丹盛开于山野崖间,花叶倒垂,极具野趣而闻名遐迩。据史文典籍记载:初唐四杰之首王勃遭贬入,应故友九陇县令柳太易之邀游丹景山,留下了传颂千古的〈益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对丹景山恣意描绘,大加赞赏:"丹溪漏月,碧洞栖烟。叶蹬三休,花严四密。"这即是对悬崖牡丹的真实写照。元宣年间,诗圣杜甫流寓成都,应挚友著名诗人彭州刺史高适邀请,游丹景山赏牡丹,面对如霞国色,花海倘佯,远观近玩,诗兴大发,写了著名的牡丹诗《花底》:"紫萼扶新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县,堪留卫介车。深知颜色好,莫作委泥沙。"用古代美男子潘安、卫介做比喻衬丹景牡丹的美丽动人,尾联表达了诗圣珍爱丹景牡丹的惜花情结。五代前蜀皇帝王衍奉徐氏太后、太妃游览丹景山,其势"绵锈披山谷,金紫塞林峦,繁盛古今无比",饱览丹景风物后吟诗唱和:"云坡分景象,黛锁显楼台……翠屏夹流水,何必羡蓬莱"。"碧烟红雾扑人衣,宿露苍苔石径危……好把身心清静臼,角冠霞披事希夷"。丹景山水风光,牡丹花色竟使人迷恋不返。入宋,历任成都四路置刺使对丹景牡丹情有独钟,每值花时,派专人快马送到成都,置于著名的园林——西园花槛,夜宴观赏,留下了不少咏赞牡丹的诗篇。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尤爱丹景牡丹,专程到丹景山考察,写下了弥足珍贵的《天彭牡丹谱》。晚年居浙江,距蜀遥遥仍对其魂牵梦绕。元初,赵宋遗臣著名音乐家汪元亮慕名入川赴丹景山赏牡月,但到时已错过花期,仅空闻花时万人空巷的盛况,借景抒发故宫离黍的亡国悲情。明朝时新都人,正德状元杨慎三游丹景山,挥毫赋诗描写丹景胜境,翠微中的"连层蓝若"可与梁时的同泰寺相比,钟声佛唱,四时谷响,悠悠远扬;丹溪绿水流倘若歌,牡丹坪上盛开的牡丹有如满天的彩霞,诗人携酒怀诗,面对流瀑彩虹,连云碧水,梵阁篆烟,遍山牡丹,祈愿用江淹神笔"百遍豪吟"。清代,四川才子罗江李调元(曾任广东学政、史部主事),冤狱平反回归故里,几次畅游丹景,忱玩于山野花丛,赋诗咏景,赞叹"九陇云峰多出奇"、"牛心山下花如斗"。又着芒鞋踏翠微,登上"磐陀石上一回脉,始信人间此景稀"。近代,光绪初年,知成都府、剑南道兵备按察使黄云鹤偕诗僧雷堂等告假专游丹景,兴致勃发,相互唱和留下了不少诗联,其事、诗、联载于所撰的《彭游行记》中。著名学者、国史馆馆长王凯运在川期间,登临丹景赏牡丹,为花流连,欣然题联"山中昼永看花久,树外天空任鸟飞"。著名的艺术大师张大干、冯灌父、陈子庄等也慕名丹景山清水秀、野趣天成,独具特色的牡丹,赴山写生作画,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东方凡高"陈子庄题赞:"悬崖断壁皆生牡丹,天娇,倒叶垂花,绚烂山谷";更有甚者,几十年后,大千先生侨居巴西,还念念不忘丹景之游,作诗直道;"不是长安不洛阳,天彭山是我故乡,花开万等春似海,无奈流人两鬓霜。"当代,丹景山在僧俗共同努力下已逐步恢复建设,成为省级旅游区,全国著名三大牡丹观赏地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秀熟、张爱萍和马识途、杨超、郝好炬、杨忻综等省老领导也亲临考察游览,指导工作,题词赞美丹景山和牡丹。特别是敬爱的秀熟老,首倡恢复牡丹并做为彭州市市花,钟爱牡丹,毫塞之年竟三访丹景赏花,"天彭三访何频频,为爱名花更爱人"。甚至因腿伤未能亲赴花会盛况,独座小斋也神往丹景:"朦胧偶忆放翁谱,丹景遥赠也坦然。"秀熟老仙逝后也静卧在丹景山牡丹丛中,足见其至爱之情。西德、日本等国的植物学界专家学者也不远万里来考察丹景牡丹。山水风光、牡丹香色使他们大开眼界,惊叹不已,直誉为"人间天堂"。丹景山和牡丹不仅为历代名流学者、文人墨客向往、钟爱和折服,平民百姓更是如此,每年四月花期,人们蜂拥而至,朝山、拜佛、赏花(自唐以来逐渐形成勘花节),热闹非凡,不亚洛阳。以诗为证;"不让中州独香艳,倾城千古自流芳。马龙车水观丹是,山下形成闹市场"。

历史文化

    丹景山坐落于丹景山镇内。丹景山镇幅员面积64.4平方公里,是四川省批百镇试点镇,又是四川省战时人口疏散基地。原名九陇镇,因九陇山而名,即关口到唐昌的横山子。《太平寰宇记》说:“九陇山至永昌连亘至县界,曲曲而九折也。”古老的湔江滚滚南流,蜿蜒如带;巍然屹立的寿阳山、牛心山,夹江对峙。九陇镇坐落在彭州市北面,13公里的湔江出山口,雄居湔江分流之堰首,扼山区七场之门户,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地形险要,故人们又称她“关口”。丹景山镇历史悠久。相传,两三千年前,蜀族先民就在这里立国兴邑,垦创农业。以九陇为中心的古繁、郫、瞿上地区是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古天府之国农业经济的摇篮。在南北朝至宋朝的几百年间,曾在这里设九陇郡、县治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里成了附近区、乡、镇交流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的中心,越来越引人瞩目。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7年1月8日正式成立了九陇镇。由于九陇自唐朝以来,广种牡丹至今,诗人陆游在牡丹谱中说:“牡丹在中州洛阳,在蜀天彭。”因此九陇又称牡丹之乡。

风土人情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天彭牡丹谱》中有“牡丹在中州,洛阳为;在蜀天彭为”的赞誉。天彭牡丹以其株高叶茂、花大颈长、滋润丰腴、艳丽多姿著称天下,尤以悬崖断壁皆生之野趣享誉中外。花开时节,满山遍野的牡丹令人陶醉,犹如进入了花的海洋。每年四月举办天彭牡丹花会,游人如潮,现彭州已成为中国西部的牡丹观赏中心。丹景山为省级风景旅游区,是中国西部的牡丹观赏基地,主要以牡丹文化、佛教、道教文化,休闲娱乐为主。著名景点有金华寺、净水寺、审魂殿、圣迹寺、牡丹园、杜鹃园、丹霞园等18处。每年春节庙会和4月中旬牡丹花会期间,游人如潮,各种歌会、舞会、擂台赛更吸引人,游客达数十万人次。境内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比较著名的有佛教胜迹有金华寺、净水寺,佛山古寺、法藏寺、天池寺、圣迹寺、白衣庵(尼)、上三昧、中三昧、下三昧;道教审魂殿、真武宫;天主教马桑经堂。特别是新建的佛山古寺,占地40余亩,大雄宝殿尺寸较一般的大殿大,所供菩萨上百尊,皆为汉白玉所雕刻,重的达10余吨重,堪称中华一绝。


--------------------------------------------------------------------------------------
旺季门票:10元
--------------------------------------------------------------------------------------
开放:9:00-18: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丹景山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丹景山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彭州市关口镇西
    企业电话: 028-83885681
    所在地: 四川/成都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