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宿州学院>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宿州学院

阅读:429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14:43
单位介绍

宿州学院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汴河中路49号(西区,为老校区),安徽省宿州市教育园区(东区,朱仙庄镇,东二铺)。

截至2005年,宿州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12个,多媒体报告厅2个,微格教室6个,CAI制作室1个,电脑绘图设计室1个,语言实验室3个,计算机房12个,计算机600余台,外语调频台2个。

图书馆馆舍面积为34600㎡,由东、西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有书库5个,图书馆藏书70万册,期刊2000余种,图书、报刊阅览室4个,电子阅览室2个,自修室6个,共有阅览座位2990个。

宿州学院是省属普通高校,前身是1949年创办的宿县地区师范学校。

1978年开设大专班。

198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三年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2004年5月17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宿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改建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宿州学院”,改变了宿州市无一所本科院校的历史,学校占地906亩,预留发展用地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22.3万平方米。首批自主招生5个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宿州学院从新中国建国之初开办,经历了中专、大专和大学本科的三个阶段,1949年—1977年,为中专时代,1977年—2004年为大专时期,2004年以来为本科时期。

校徽

设计者:桂和荣

圆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从里到外三个圆,由小到大,象征着学校运转无穷、生生不已,体现了延绵不息、循环往复的宇宙精神和生命观。

行书“宿州学院”,由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书写,厚重大气、苍劲有力,既象征学校稳健的发展步伐,也体现对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的吸收。

英文校名,象征学校开放办学的精神。

数字1949:代表学校的办学历史溯源为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

主图形Ω:一是宿州个拼音字母S、Z的化写;二是似像两个人正在友善的交流,象征着宿州学院和谐、开放办学的精神;三是用类似物理学符号“Ω”,象征着宿州学院注重发展理工科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下方水平线“一”:既是对宿州学院所处淮北大平原地理环境的简洁说明,也象征着宿州学院的务实精神;S、Z和“一”两个图形所构成的空心部分图形:犹如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着宿州学院充满活力,前程光明。

校训

校训:友善、博学、务实、奋进

制定者:桂和荣

友善:属于道德伦理范畴,指人际交往中遵循的友爱和善的道德取向。语出《汉书·息夫躬传》。友善不仅是高尚心灵、美好修养的前提,也是启益智慧的重要途径。以友善之心处理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根本要素。

博学:是对知识、智慧方面的要求,既是行为准则,也是行动目标。一为动词,典出《礼记·中庸》及《荀子·劝学》,意为广泛学习,全面发展,侧重于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一为形容词,语出《论语·子罕》,意为学识渊博,侧重于学习的目的、境界。二重含义,互为表里,互为因果。

务实:是观念和作风方面的准则,是为学、行事、做人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语出《国语·周语》,本意谓讲究实际,后引申为致力于具体实在的事情。这里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实践检验真理、实事求是观点的体现。

奋进:是人生观、事业观的积极价值取向。语出曹植《蝉赋》,用作校训,指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和工作精神。

校歌

作词:桂和荣

作曲:徐文正

大泽茫茫,汴水泱泱,

黄淮南郡,古韵悠长!

挥黄钺,唱楚声,弹魏晋,战淮海,荡气回肠,荡气回肠。

传承文明,再谱华章,宿州学院桃李芬芳,桃李芬芳。

传承文明,再谱华章,宿州学院桃李芬芳。

以人为本,培育栋梁,

二冬精神,举国颂扬,

传薪火,种理想,兴华厦,铸辉煌,重任担当,重任担当。

友善博学,务实奋进,宿州学院扬帆远航,扬帆远航。

友善博学,务实奋进,宿州学院扬帆远航。

院系专业

宿州学院设有13个教学院部,49个本科专业。有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专业3个(汉语言文学教育、化学生物教育等)、特色专业3个、重点课程4门(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现代汉语)、精品课程9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高等数学、光学、教育学、现代汉语、地图学、政治经济学)。

二级学院一览

文学与传媒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体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宿州学院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174乡道,宿州学院要在面向所有人的终身学习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激发人们学习,并助推人的发展。

师资力量

宿州学院有专任教师7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3人,副高级职称139人,博士、硕士543人,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省学科拔尖人才、省教师、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教学名师等30多人,兼职博士、硕士生导师15人。

教学建设

2008年以来,在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评比中,宿州学院有63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获得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8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10月,在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评比中,成功获批为安徽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科研建设

2005年前后,宿州学院获省级重点资助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资助基础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课程4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省级科学研究项目17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17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7项。

2001-2005年,宿州学院共获得省级教研课题19项、科研课题18项、青年教师资助项目9项、教学成果奖7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945篇、论著39部,其中期刊98篇、重点期刊152篇、被四大检索系统收录57篇。

2006-2010年期间,宿州学院获得国家新型实用发明专利3项、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各类省部级奖项50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教育厅项目等250多项。

截至2013年,宿州学院教师共获得国家专利4项、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奖等各类省部级奖项50多项;获得项目10个、厅级以上项目440多个;发表论文2500余篇,其中被SCI等四大检索系统收录230多篇,SSCI收录1篇,出版教材、论著60余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7000多万元,公开出版《宿州学院学报》、《宿州学院报》。

研究机构

截至2005年,宿州学院建有“近代物理”等各类实验室(其中1个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截至2013年,宿州学院有安徽省重点工程技术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

宿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主要实验室有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EDA(电子线路自动设计)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开发系统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功能材料样品实验室。

学术交流

截至2010年,宿州学院每年主办各类学术讲座近150场次,其中邀请院外专家、学者、大公司(大企业)负责人等所作的学术或专题报告约60场次,本校教师约90场次。在2006-2009年,宿州学院领导多次参加全国和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工作研讨会,在2006年2月和2008年4月邀请了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合肥学院副院长作了“应用性高校建设的几点思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打造专业特色”等报告,在2007年5月和2008年3月举办两次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2008年11月和12月,宿州学院承办了安徽省语言学会第十四届年会和安徽教育学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2009年5月,宿州市委书记应邀到宿州学院作专题报告。

孟二冬(1957-2006),生于安徽宿县,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孟二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1978年3月,孟二冬通过高考成为宿州师范专科学校(现宿州学院)中文系的学生。1980年2月初,他被择优留校,成为中文系老师。他求学的脚步从未停歇,十余年中三进北大,走过了进修学习、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求学历程。后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教学的工作。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一节课,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2006年4月22日,孟二冬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49岁。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名称: 宿州学院
    网页版本: Mip版 手机版
    单位地址: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174乡道
    所在地: 安徽/宿州
    单位类型: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其他机构)
单位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