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

阅读:9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14:15
单位介绍

文法学院设置了党委、院长办公室、办公室、学生工作室等四个行政机构,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政教系、法律系、历史系、教育心理教研室、文法实验教学中心等六个教学单位。

文法学院现开设本科专业5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含师范、文秘、网络采编三个专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含师范、公共事务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历史专业(含师范、旅游文化两个专业方向)、法律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179人。

文法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还聘请客座教授5人。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完善、梯队层次布局比较合理、素质较高,正在稳步发展成为一支理想的师资队伍。

文法学院成立以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设立了一个院属教研室——教育心理教研室,九个系属教研室:中文系设文论与写作教研室、汉语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外国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专业技能教研室;政教系设政治教研室;历史系设历史与文化教研室;法律系设理论法学教研室、应用法学教研室。上述教研室承担了本院四个专业本科、成人教育和学生第二课堂的教学任务;教育心理教研室还承担了全校其它专业师范方向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文系各教研室分别承担了全校性公共课《大学语文》、《公文写作》(或《应用写作》)等教学工作。2011年春季,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开设全校性公选课共47门,其中文法学院承担了14门,占29.8%。

文法学院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成立了文法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全院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辅助实施各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心现有文秘实验室、模拟法庭、文物陈列室;拟建的还有网络采编实验室、速记实验室等。中心本着“四年辅导,终身服务”的实验教学理念,努力打造颇具文科实验特色的培训平台——文法实验教学中心平台,该平台已由学校首期投资30多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把学院各实验室联结整合成一个实验网络系统,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模拟训练、网上提交和批改作业、网上考试等各种教学任务。另外,文法学院各专业都拥有较完善的校外实习基地或实习教学点,包括十多所中学,部分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市县(区)各级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旅游局,旅行社,五星级大酒店等数十个,完全可以满足各专业实习和实训教学工作需要,对学院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教学质量较高,文法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社会各行业的普遍欢迎。2008-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18%、98.27%、98.89%,就业方向主要有党政机关公务员、中学教师、事业和企业单位文员等。学院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和比例逐年上升,2008-2012年文法学院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人数分别为6人、11人、18人、20人、22人,已连续三年名列全校各二级教学单位名;各专业研究生分布在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几十所省内外著名高校就读。

文法学院重视科研和教研工作。坚持“以科研促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科研工作和教研工作稳步发展。首先,文法学院倾力打造高级别、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越的条件。2009年学院成立了冼夫人文化研究中心(隶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依托文法学院)、南方诗歌研究所两个学术机构;2010年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落户我校,主要依托文法学院承。一个“基地”和一个“中心”是目前全国冼夫人文化研究的主要平台和力量,得到广东省社科联、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社科联的大力支持。南方诗歌研究所注意突显学术特色,将南方诗歌和南方诗学列为重点研究对象,主办《南方诗学》(每年出版二卷)和《女子诗报年鉴》(每年一卷)两个刊物,已在中国当代诗歌理论和批评界产生广泛影响。其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文法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专业,“文艺学”学科为校级扶持学科、古代汉语课程是校级精品课程。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文法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学校每年一度的本科教学观摩竞赛和青年教师教学观摩竞赛,先后有10余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和奖。第三,积极申报各种科研课题。近四年来文法学院教师积极申报、省部级和校级科研课题,获得省级科研课题立项5项,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30多项,横向科研课题1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逐年上升,2010年超过3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第四,鼓励教师积极撰写科研、教研论文,出版研究专著、编写教材等。2007年以来,学院教师共发表科研、教研论文37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3篇;出版论文集和教材10部;获得市级以上政府科研奖励2项、其它各种省市级专业学会等奖励10余项。第五,学院重视学术交流活动,近年先后派出学院骨干教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重要学术机构进修、访学;也邀请了许多校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比如具有国际影响的台湾诗人痖弦、郑愁予,东方卫视著名军事专家、上海政法学院倪乐雄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方竞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郭娅教授,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少君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杨克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彭未名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林有能先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院长王乐夫教授,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王跃生研究员,茂名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国家二级作家肖力先生,中央党校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长江教授等。

文法学院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划为平台,通过学院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理论学习社团“知行社”等为载体,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专业技能、文体娱乐、社会实践和党员教育活动,如“文法学院专业技能大赛”、“文法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文法学院简历制作大赛”、“新生篮球赛”、“宿舍文化节之宿舍形象设计大赛”、“文法学院女生节”等;在社会实践方面则有“义务家教”、“关爱留守儿童”等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服务社会,既增长了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也全面提升了自身能力。学院有多名学生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习作结集成果10余种,创作网络长篇小说30多部。学院团委在2009年被评为“茂名市红旗团委”,学院学子所组成的两支社会服务和实践队伍也在2010年获得了团省委“福彩公益奖”的“社会实践团队”奖。

文法学院领导班子积极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全体教职工努力工作、奋力拼搏,全院已经形成了优良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学院正在向着一个更加欣欣向荣的明天快步前进!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