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泉州双阳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泉州双阳中学

阅读:749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08:33
单位介绍

?泉州市双阳中学,创办于1961年8月,座落在双阳山坪山隧道口附近,万虹公路旁,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校园面积25800平方米,目前有17个教学班,855名学生,教职工总数67人,现任校长刘新法同志。

?泉州市双阳中学原名晋江县双阳中学,校址曾借用双阳华侨农场阳山新村大食堂,因陋就简,招收初一新生2班100人,首任校长陈鹤龙。1962年,因国家遭遇暂时困难,学校停办,学生转入泉一中、泉三中、晋江四中、凌宵中学等插班就读,教师转调他校。1963年8月,为满足双阳华侨农场职工子女升学的迫切要求,经省侨办批准复办双阳华侨农场中学,校址迁至南山白叶新宫,继续招收初一新生1班50人,初二旧生(原双阳中学初一辍学生)50人。1964年秋,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校址迁至阳山试验队队址(现双阳华侨塑料厂),改名晋江县双阳农业中学,随后每年继续扩招新生,直至“文革”(1966.9——19969年)停课。1970年3月,复办晋江双阳中学,学校迁至现址,招收初一新生6班259人(其中阳江、南山分校77人)。1971年3月,随着地方行政区域变更,学校正式定名为泉州市双阳中学。

学校复办后,饱受动乱失学之苦的双阳学子,幸遇由泉州各老校“贬”来郊区农场的一批资历深厚、治学严谨老师的辛勤教诲,学业猛进,教学质量显著提高。1972年,学校增设高中班,从1974年至1981年撤消高中部为止,连续8年每年都有高中生毕业。这是双阳中学的一段辉煌时期,至今仍给海内外校友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办学四十多年来,经历任领导、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特别是农场改镇以后),在一片荒坡上建起标准的校园,添置完善了各种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毕业生。近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为社会发展特别是双阳的振兴作出贡献。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省市级文明学校等目标,制定《双阳中学十年规划》、《双阳中学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确立了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新”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办学指导思想,全校师生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成效日益显著。

几年来,学校本着“诚、知、健、真、新”的校训宗旨,坚持以“团结、守纪、求实、奋进”为校风,坚持以“人为本、德为上、质为先”的教风,坚持以“乐学博采、做真笃行”为学风,全校师生努力拼搏,学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自1999年以来,学校中考综合评估连续七年均获洛江区名,体育、音乐舞蹈均为学校的传统强项,校足球队、篮球队、文艺队多次参加区、市级比赛和表演,屡获佳绩;98年学校被评为市音乐教育先进单位,2000年至今连续保持市级文明学校称号,2000年4月获省级达标图书室称号,2001年6月获市级党政工共建先进“教工之家”称号,2002年校党支部获洛江区农村“三个代表”学习先进集体,2002年9月学校工会获市先进工会集体称号,近三年还先后被评为省级党政工共建先进“教工之家”,市级达标初中学校,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市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单位、市创安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市国防教育先进学校,市交通安全学校,市“民共建”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25项,近三年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类比赛累计获奖达135人次,教师获镇级以上表彰达82人次。

“为神州之竞飞而育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全体双中人将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宗旨,以创办省级文明学校、省级示范初中校为目标,努力拼搏,挥洒青春,昂首迈向未来。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名称: 泉州双阳中学
    网页版本: Mip版 手机版
    单位地址: 泉州双阳华侨农场
    所在地: 福建/泉州
    单位类型: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其他机构)
单位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