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永州第七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永州第七中学

阅读:102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16:16
单位介绍

古城永州愚溪、潇水交汇处的古木掩映之中有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那就是永州市第七中学。这所外表看来朴实无华的中学背枕西山、面朝潇水,北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子庙,南面依托永州市高学府零陵学院,真可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七中作为河西一所完全中学,在未来的高中教育发展格局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理优势。
二、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

七中校址选在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公馆旧址,是看准了这里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魅力。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就对这一带的风景情有独钟,这里的每一座山丘、每一处亭池、每一条溪流都在柳宗元的诗文中体现出了浩浩正气。那西山傲然“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小丘之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小石潭则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公馆内,将军当年手植的一株桑椹如今已有两人合围之壮,不知将军在国难当头、前程莫测的岁月里是否亦有子厚以“愚”自嘲的想法。
  莘莘学子在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环境中读书,闲时可放步与伟人景慕过的山水交流,当有不少收获。
三、不可磨灭的辉煌历史
  七中的前身是七师附小。1953年省立第七师范由道县迁至永州,七师附小亦随之迁至唐公馆,后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变迁,先后改名为零师附小、向阳中学、零师附中、永州五中、永州七中。在作为零师附中的一段历史里,七中集中了我市的师资、的学生,高翔等数十名学子在这里考上北大、清华等大学,其教学质量的影响享誉全市。

  四、独具特色的办学方向
  七中作为一所普通中学,在高中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顺应时代的发展,找准定位,在激烈的竞争中确立了一条“办特色学校,树初中品牌,多种形式办学,谋学校发展”的思路。七中的城乡实验班造就了罗精文(1998年永州高考理科状元,北大生)之类的拔尖人才,长年不懈的“音、体、美特长生”训练使得刘志明(武汉大学美术系)等数十名文化底子薄,却有着各自特长的学生如愿以偿地进入高校学习,陶军勇、杨小武等“天之骄子”先后考入沈阳飞行学院。如今的七中,崭新的科教大楼拔地而起,在校学生近三千人,拥有一支近二百人的师资队伍,古老的七中正焕发着新的青春!我们坚信:她必能在不久的将来打造新的教育亮点。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