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海门特殊教育学校>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海门特殊教育学校

阅读:75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2 15:28
单位介绍

滨江临海,人杰地灵的海门,有一所历经三十多年磨砺的特殊学校,本着“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进步”的办学理念,以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海门市教育系统一个独特的窗口。它,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南通市模范学校、绿色学校、海门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74年,其前身为海门县聋哑学校,1998年经海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原培智学校并入聋哑学校,更名为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2004年10月,在市政府、教育局以及兄弟学校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整体搬迁至富江北路。目前学校占地 10172平方米,建筑面积 4002平方米,电脑房、语训室、实验室、书法绘画室、律动教室、多功能教室符合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标准,为残疾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保证。

学校设听力语言康复部、聋哑学生和智障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部,现有教学班12个,教职员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0名,大专以上学历达89.6%。多年来,全校教职员工抓住机遇,团结一致,积极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涌现了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海门市校长、十佳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师、十佳女教工等先进典型。

2010年,学校参与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成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中为数不多的新教育实验学校。学校通过借鉴普通学校新教育实验的经验结合特殊教育的特点,实践六大行动,注重四大变革,着力打造以“心教育”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文化,确立“爱心铸就师魂,耐心见证师情,信心成就未来,恒心创造奇迹”的共同愿景,用开展“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开展社团活动、建设数码社区等优质的项目为残障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让残障孩子也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情景剧《猫鼠共舞》获得南通市一等奖、省二等奖;乒乓球队、田径队在南通市聋哑学生比赛中屡次夺魁;文艺队在市、县两级文艺调演中多次获奖;美术作品在全国、省、市、县美术作品比赛中获金奖、特等奖和一、二等奖;三算、缝纫、小制作等兴趣小组的表演在助残日宣传和赴乡镇巡回演出中得到周边群众的交口称赞。

促进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保障。积极借推进特校课程改革,制定《特教学校课程改革计划》,“十一五”省级规划课题《残障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顺利结题,“十二五”课题《基于残障学生生活的主题教育研究》和《特殊教育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研发》已经过专家论证申报省级课题。近几年,我校教师在省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有33人次获得一二等奖,有二人获得省级二等奖,九人被评为海门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有60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在全国两届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学校获得两次组织奖,有40篇论文获得二三等奖。多名学生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南京金陵职业大学、南京聋人高中、南通职业中专深造。

学校地址:海门市富江北路238号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