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芜湖第十二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芜湖第十二中学

阅读:187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16:50
单位介绍
芜湖市第十二中学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坐落于青弋江畔,儒林街头。学校占地面积26440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其中高中班24个班,初中班18个班),2550名在藉学生,170名在职教工。现学校新校区已建成。全校师生已于2007年12月12日搬迁至新校区。学校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芜湖历史上所官办高学府——芜湖市县儒学便创立于此,距今已有900年的历史。“芜湖县学”先后改办、易名为襄垣学堂(1905年),襄垣高等小学校,私立襄垣中学(1919年),芜湖县立初级中学(1946年),芜湖师范学校,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师范停办,改设普通中学——芜钢“五七”中学,直至1972年学校正式定名为芜湖市第十二中学,1978年经市政府批准,定为市重点中学。
  悠悠学府,人文荟萃,学校前身——“芜湖县学”曾培养了著名的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明代画家萧尺木、清代画家黄钺等人士;学校在“芜湖师范”办学阶段,为国家输送了数以千计的教师和干部;学校在恢复高考以来,先后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四千余名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座落于校园内的“大成殿”,始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它是芜湖学宫古老的主体建筑,也是芜湖昌明文化的象征,它一直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大成殿”两侧立有数块名碑,其中有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芜湖县学记碑”、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的“谦卦碑”,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是重要的名碑,均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这些古老而珍贵的人文景观,烘托出浓郁而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又得到迅速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环境优美,是芜湖市卫生先进单位,安徽省绿化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学校”,省绿色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达110名,有省特级教师1名,全国教育系统劳模1名,省教坛新星2名,省市先进教师、园丁和员等先进人物近30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培养名师的“百优工程”。坚持以爱心教育为重点,强化师德;以法制教育为重点,规范师道;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构建师资梯队。通过引进、选配、调整、培训和开展富有特色的“新优结对、互学共进”等各类教育活动,已经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建有实验楼,设有配套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室、教师电子备课室、音乐室、语音室、师生阅览室及藏书71000册的图书馆,另有的书画室、音体美教学器材、设施齐备,体育活动场地宽敞;学校是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应对中国加入WTO的挑战,学校正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力求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学校办学成效显著,作为一所省师范高中,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始终坚持“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把办学目标定位在“学校规范加特色,学生优良加特长”的基点上。为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学校正致力于构建并实践一种全新的“610”素质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做到“六个学会”,达到“十项指标”,努力探索一条既有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又特长明显,个性发展的育人之路。素质教育“610”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由知识教育为重点向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转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市级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连续多年总分在全市名列前茅,99年被市政府评为芜湖市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芜湖市示范中学,2001年4月被省教育厅评定批准为省示范高中。德育优化,校风良好”是社会各界称赞的我校一大特色。学校85年就被市政府命名为“市文明单位”,98年又被升格为“市文明单位标兵”。近年来,学校团委先后荣获“市A级团组织”、市“创新团委”、市“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实施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2000年6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2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狠抓“三风”建设,“尊师、守纪、勤奋、文明”是我校逐步培养起来的校风;“爱生、敬业、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勤学、精思、扎实、致用”的学风也逐步形成;“团结、实干、高效、廉政、自律”一直作为学校领导的作风要求。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力求德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人情味和亲和力,不断提高德育的时代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探索“内容序列化、方法多样化、途径网络化、管理科学化”的德育整体优化的新路子,坚持“要成才必先成人”的思路,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现代人格教育”实验,做到“五个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和科学育人,取得良好的全员育人效果,连续多年保持学生无犯罪。学校2002年4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教工委、团省委命名为“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按上级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在教学教改上,探索到“面向全体、狠抓两头、改革教法、注重‘双基'、坚持常规、优化环节、加强科研、提高质量”的路子。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标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推进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促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近两年,高中部学生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实际,确定了206个课题展开研究,其中45个校级重点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学校教学质量逐年呈上升的态势,学校初中部连续多年保持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每年都在60%以上;学校连续多年高考总达线率保持100%。2000年本科录取197人,本科录取率达62.71%;2001年本科录取217人,本科录取率达75%。近两年来,录取在全国重点大学人数达135人。学校曾涌现出龚雯、张静娟等一些高考、中考状元,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被保送到重点院校深造。
  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近三年,学生获全国、省级学科竞赛的就达100多人次,获市级奖的达557人次,出现了全国物理一等奖吴宏鸣等学生。学校在加强学科课程的同时,还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富有本校特色的劳动课、语音课、电脑课、艺术欣赏课、班会课等受到社会及同行专家好评。学校一贯重视体音美劳等各科教学及课外活动。组建了球类、棋类、田径队、文艺、合唱队、书画特长班、电脑特长班、儒林文学社、小记者团,“英语沙龙”及各学科兴趣小组(队)近30个,培养了学生多项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学校是“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曾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称号,体育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运动会成绩一直处于市先进水平。以书画为龙头的艺术教育是学校办学的又一大特色。近几年来,书画特长生的作品有上百件在全国、省、市书画竞赛获大奖。93年学校主办了首届安徽省中学生书画作品邀请展,学校文艺代表队多次获市赛特等奖、一等奖,竖笛、口琴、电子琴等器乐已进入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校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走教科研兴校之路。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坚持开展“五个一”教研、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语文开放式教学”、“数学思维教学法”和“英语情景教学法”以及各学科研究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已初步构建,并取得明显成效,有四个组获市先进教研组称号。近三年来,学校承担了五项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师有120多篇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上百篇论文、教案和课件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其中数十篇获全国省级评比一、二等奖。学校坚持定期汇编出版本校教职工《教育教学论文集》。
  学校在管理上,坚持建章立制,注重常规管理,依法按章治校,依法以德治教,深化“四制”改革,进一步促使学校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的轨道。学校重视领导班子的建设,领导班子成员注重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用现代教育理念知道办学实践,并且以“自觉、自省、自警、自律、自励”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学校重视“凝聚力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团委、工会、教代会、民主党派、退协等各方面办学的积极作用,民主管理好学校。近年来,学校工会荣获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学校党总支荣获芜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严格有效的科学管理,确保了校园平安,优化了育人环境,深受社会赞誉。2001年,学校荣获芜湖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9月,学校荣获“安徽省先进集体”、“安徽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称号。“老树春深更著花”。累累的硕果,丰富了千年学府辉煌的历史。世纪的钟声,召唤着芜湖十二中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党和政府关心我校的发展,决定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易地重建十二中。目前,占地220亩的新校址已经划定,新校建设设计方案也已确定,一所现代化的新的芜湖十二中将屹立于江南。如今,校领导正带领全校师生为创建的现代化示范中学而努力奋斗。新的世纪,一个新的芜湖十二中将为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名称: 芜湖第十二中学
    网页版本: Mip版 手机版
    单位地址: 芜湖弋江区花津南路37
    所在地: 安徽/芜湖
    单位类型: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其他机构)
单位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