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晋州第七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晋州第七中学

阅读:69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09:15
单位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东胜路79号

:052260

:0311

:4323506

:陈东君

: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教师,有全国班主任、全国体育教师、全国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学校之一。(原晋州镇中学)

编辑本段晋州市

晋州镇:原名城关镇,1988年更名晋州镇。为县城驻地。位于县境中北部偏西,石津运河、石德铁路、沧石公路横经镇境。镇政府设于城内朝阳街西段北侧。
东关:在原城墙外东侧,现东胜路以东,朝阳街以北。村委会设在东关街路北。
南关:居民主要分布在原县城南关一带。村委会设在向阳路东,河北轴承石北邻。
西关:居民主要分布在人民商场西侧。村委会设在西关南街。
东街:居民主要分布在新华书店以东,东胜路以西。民国37年(1948)全城南北划界分三村,定名东街。
中街:居民分布在辛街与新华书店街之间。民国37年定名中街。
西街:居民主要分布在辛街以西车站街以东。民国37年定名西街。
赵村:相传明洪武三年(1370)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建村,赵为大户,故名。
西李家庄:明永乐二年(1404),山西洪洞县李氏迁此建村,因处城西,称西李家庄。民国34年(1945)改为李家庄。1981年为避重名,复用旧称。
宋庄:明朝,因段姓人众名段家庄。民国末年宋姓人数多,遂改名宋家庄。后与秘家庄合并,称秘宋庄。1966年复分两村。1981年避重名,改为宋庄。
秘家庄:位于县城西附近,明代取名城西庄。民国末年秘姓人多。易名秘家庄,后与宋家庄合并,称秘宋庄。1966年分村复置。
刘家庄:相传,明代一刘姓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来,租地主土地,田中竖起许多写有“刘”字的木桩作标记,后刘氏人口渐多,故名。
陈庄:清前建村,本县周村陈姓一家迁此定居,以姓取村名称陈家庄。1981年避重名,改称陈庄。
张庄:明弘治十三年(1500)水灾,姚家庄一张姓村民举家迁至村北高土岗上另立新村,称张家庄。1981年为避重名更名张庄。
姚家庄:明代建村。山西洪洞县民迁来,多姚姓,故名。

晋州镇:辖村21个,耕地31365亩,22126户,647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632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85万元,财政收入605.6万元,人均纯收入3642元,人均住房14平方米。

参考资料:

晋州镇:原名城关镇,1988年更名晋州镇。为县城驻地。位于县境中北部偏西,石津运河、石德铁路、沧石公路横经镇境。镇政府设于城内朝阳街西段北侧。
东关:在原城墙外东侧,现东胜路以东,朝阳街以北。村委会设在东关街路北。
南关:居民主要分布在原县城南关一带。村委会设在向阳路东,河北轴承石北邻。
西关:居民主要分布在人民商场西侧。村委会设在西关南街。
东街:居民主要分布在新华书店以东,东胜路以西。民国37年(1948)全城南北划界分三村,定名东街。
中街:居民分布在辛街与新华书店街之间。民国37年定名中街。
西街:居民主要分布在辛街以西车站街以东。民国37年定名西街。
赵村:相传明洪武三年(1370)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建村,赵为大户,故名。
西李家庄:明永乐二年(1404),山西洪洞县李氏迁此建村,因处城西,称西李家庄。民国34年(1945)改为李家庄。1981年为避重名,复用旧称。
宋庄:明朝,因段姓人众名段家庄。民国末年宋姓人数多,遂改名宋家庄。后与秘家庄合并,称秘宋庄。1966年复分两村。1981年避重名,改为宋庄。
秘家庄:位于县城西附近,明代取名城西庄。民国末年秘姓人多。易名秘家庄,后与宋家庄合并,称秘宋庄。1966年分村复置。
刘家庄:相传,明代一刘姓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来,租地主土地,田中竖起许多写有“刘”字的木桩作标记,后刘氏人口渐多,故名。
陈庄:清前建村,本县周村陈姓一家迁此定居,以姓取村名称陈家庄。1981年避重名,改称陈庄。
张庄:明弘治十三年(1500)水灾,姚家庄一张姓村民举家迁至村北高土岗上另立新村,称张家庄。1981年为避重名更名张庄。
姚家庄:明代建村。山西洪洞县民迁来,多姚姓,故名。

晋州镇:辖村21个,耕地31365亩,22126户,647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632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85万元,财政收入605.6万元,人均纯收入3642元,人均住房14平方米。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