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三明农校>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三明农校

阅读:11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14:42
单位介绍

学校占地面积413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学校设有电脑室、组培室、电子、

电工等教学实验室32个,图书馆藏书15万余册,实验设备总值达1760多万元。学校开设园林花卉、畜牧兽医、市场营销、计算机、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先后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是福建农林大学大专函授站,是四川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大专、本科班教学中心。三明农校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上万名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农业战线上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不少人还创办、领办了公司、农庄等,取得很好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办校至今有1000多位担任科局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有1000多位获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同时选派一些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高校、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研修学习。2005年就有13位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2006年又有14位教师报考在职硕士学位。积极做好教师的转岗培训工作,以适应新专业的开设。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不断扩大“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使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向“双师型”、“高学历”、“强技能”方向发展。在职教职工204人,其中,专任教师182人,高级职称55人,中级职称67人。在校生数达4500多人。

学校先后获得了第七、八、九届省级文明学校、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职教先进单位

、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绿化红旗单位、省会计基础规范化单位、省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市村会协作先进单位、市首批德育特色学校、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市先进党组织、市综治和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市绿色学校、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市级示范单位等,连续多年被当地政府授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及“文明安全小区”等多项荣誉称号。由于办学成绩突出,校长黄建通2005年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及“首届福建职业教育校长”荣誉称号,2008年获得三明市“十佳校长”荣誉称号。高级讲师涂景春老师于2007年9月获得“全国教师”荣誉称号。

三明农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办学有特色、管理很到位、成效显著。形成了一些特色:

一、发挥优势,服务三农,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学校按照“科教兴农”、“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导思想,发挥学校人才、技术、设备和信息优势,组织教师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开展校村协作。从1984年开始学校与沙县凤岗镇西山村协作至今,为西山村提供技术服务,促进西山村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7511元,西山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三明日报》曾以《西山村农民的财神》为题报道了三明农校教师支农的先进事迹。

开展校乡协作。2001年开始,学校与沙县郑湖乡、沙县凤岗镇结成校乡协作对子。通过校乡协作,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农民增加了收入,学校的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双赢的良好效果。

开展挂村活动。2003年,学校挂钩帮扶边远贫困村沙县郑湖乡庆洋村,学校派出教师入村开展帮扶工作,较快地改变了该村的面貌,学校被三明市评为“扶贫奔小康先进工作队”。2004年学校选派一位“双师型”教师到尤溪县梅仙镇坪寨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三年来使该村甩掉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村和计划生育落后村的帽子。我校还为该村协调扶贫资金30余万元为村民办实事。2007年我校又选派一名农艺师到尤溪县管前镇东坑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开展援疆活动。为响应上级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学校选派了一名教师到新疆昌吉州昌吉市作为福建智力援疆专家组成员,并担任专家组副组长,进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及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重视技能培养,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

三明农校积极实践“稳定中专,向两头延伸,将工作重心下沉”的办学思路。一是开展多层次办学。中专专业设置有特色、有成效,由过去的三个专业增加到现在的二十四个专业;积极联办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走联合办学的新路子;加强校企联系,实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不断完善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培养模式。二是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学校重视岗位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推行模块式教学,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三是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和加大实验实训基地投入。几年来学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和添置实验设备。四是产学研相结合,夯实学校发展之路。学校让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开展技术服务,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学课堂与生产实际相联系,达到了教学和生产的双赢。五是实行多证制。学校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业前提下,进行多证书培训,毕业生取得“双证”率达97%。

三、以就业拉动招生,着力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

中职学校近年招生难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学生不愿进职业学校,一方面社会职场急需大量技术工人,针对这种两难的局面,三明农校积极探索改革招生方法,依靠全校教师共同努力,着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实行全员招生的政策,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能动性,使招生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连续三年招生数突破1000人。

以就业促进招生。学校重视职业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快捷、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职业指导。先后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省劳务派遣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华映管、福大自动化公司、东南汽车公司、深圳实用电器公司、上海达丰电脑公司、超大集团、泉州泉美公司等用人单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组织供需见面会,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由于就业渠道畅通,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在校生从2001年的1460人增加到2008年的4500多人。

四、齐抓共管出实效,建设平安校园

1、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开展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八个结合”的做法。规范学生的学籍管理,不断改善了学风、校风。加强学校共青团组织、学生团体的建设,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校人文环境的层次,开展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为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在抓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随形势变化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特色的一套管理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赏罚分明。在学生管理上采取“六条线”齐抓共管的做法,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3、加强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在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上采取“五结合”的做法,由于综治工作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到位,学校综治工作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市综治委、公安局、教育局的表彰。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为加快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的运行机制,从2002年开始在学校进行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行政、后勤实行竞争上岗,在全省中职学校中率先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现在已逐步形成一个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学校人事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明市中职学校正在推广三明农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名称: 三明农校
    网页版本: Mip版 手机版
    所在地: 福建/三明
    单位类型: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其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