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峰峰矿区第十三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峰峰矿区第十三中学

阅读:3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6 23:52
单位介绍

夏时,(公元前21世纪)禹分天下为九州,峰峰地区为冀州之域。?

商初(公元前19世纪),属殷地。商的中期,曾属“启”、“受”氏部落。商末?,属商纣的王畿之地。?

西周,?约周武王十二年?(公元前1065年)周灭商后,武王封商纣王子武庚为殷侯,峰峰地区为殷侯所统。约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62-1061年)武庚、“三监”叛乱,被周公旦征灭。峰峰地区属卫国。?

春秋时期,本地区大部分地域属赵。?

秦,秦王嬴政十九年、赵王迁八年(公元前228年)秦克邯郸,设邯郸郡。峰峰地方属之。?

汉代,峰峰地方鼓山以东为魏郡之邺县,鼓山以西为武安县属。?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析武安县、邺县始置临水县,隶广平郡。?

两晋因之。?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省临水县,入邺县(今临漳县西南)。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临水县,改属成安郡。?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临水县移治松谷。(唐《元和郡县图志》原文“移理松釜”,宋《太平寰宇记》改“釜”作“谷”。)?

北周武帝建德年间(572—577年)?临水县移治涉城(今涉县)。建德元年(572年)从临水县析出滏阳县,属成安郡。建德六年(577年)废临水县入滏阳县。?

隋开皇七年至十年(587—590年)临水县复置,治所移?于西戌(今涉县东北)。辖今涉县、武安、磁县广大地区。隋开皇十年废成安郡,于滏阳县置慈州(因滏阳县西九十里有磁山,出磁石,取是名),临水县治又移至松谷,乃属慈州。隋大业二年(606年)废慈州,临水县和滏阳县改属魏郡相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慈州,领滏阳、临水、成安三县。六年省临水县入滏阳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慈州废,滏阳县改属相州。?

唐永泰元年(765年)复置慈州,领滏阳县。廉察使薛嵩“于滏口之右故临水县城置昭义县”。唐开成四年(839年)昭义县治移至固镇驿(今武安冶陶镇一带)。?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避讳“义”字,改昭义县为“昭德县”。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昭德县为镇,入滏阳县,仍属慈州。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州”为“慈州”,属河北西路。滏阳县辖有四镇,即台城镇、观城镇、昭德镇和临水镇。?

元初因之,元末滏阳县和磁县俱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复置磁州,属广平府。二年四月,磁州又改属河南彰德府(今安阳)。?

清初因之,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滏阳河上源于邯郸、永年诸县用水争讼,事关河南、河北两省文务,从怡亲王请,将磁州由河南彰德府改属广平府,归直隶统辖,至清末。?

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改磁州为磁县,属直隶省冀南道。今矿区南部属磁县,北部的和村、大社一带属武安县。次年又改属大名道。十七年废道,磁县直隶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区。?

1937年9月,日本侵略军占领磁县。11月1日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政府驻地天壕村,北岔口村,后又迁驻彭城。1939年磁县属太行区。1939年底,根据对敌斗争需要,中共磁东县委成立,管辖敌占区的鼓山以东、平汉线之西、漳河以北、邯武公路之南的地区。1942年3月,磁县和武安县南部(武南办事处、邯郸县西部划入部分)合并成立了磁武县。县驻地彭城,属太行六专区领导。?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磁武县撤销,恢复原建制。1945年10月2日磁县解放,磁县人民政府驻地彭城镇,属太行六专区领导。1946年5月2日改属太行三专区。1947年1月1日磁县又改属太行五专区。1948年1月6日又改属太行区六专区。同年4月磁县人民政府从彭城镇迁驻磁县城。9月磁县属华北行政区六专区。1949年3月1日改属太行区五专区。5月,太行区调整区划,随磁县隶属安阳专署领导。8月1日河北省人民立,8月20日随磁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署领导。?

峰峰矿区于1950年6月正式成立。由邯郸专署直接领导。?

1952年6月峰峰矿区归河北省直属领导。?

1955年2月,峰峰矿区改建成峰峰市,直属河北省。?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9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撤销河北省峰峰市?的决定》(56)国曾字第84号决定指出:“撤销峰峰市,将峰峰市所属行政区域归邯郸市领导。”1956年12月15日完成了合并交接工作事宜。峰峰市撤销,改为邯郸市峰峰矿区至今。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