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阅读:129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15:04
单位介绍

化学化工学院是在原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基础上于2001年组建的一个二级学院,其中化学系始建于1975年,化学工程系成立于1992年。2004年和2006年又分别成立了校级“应用化学研究所”和“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分析化学”、“化学教学论”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硕士授权点。30余年来,化学化工学院共培养本、专科学生近400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1300余人。化学化工学院为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副高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4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校级特聘教授2人、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1人被列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化学化工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应用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3个学科先后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应用化学与分析化学均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应用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应用、固体材料物理与化学、工业催化;分析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色谱学、合成分析和电化学。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如完成的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研究”,通过相变热力学、高温焙烧动力学及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产品,已获国家专利并实现了产业化。经专家鉴定,该产品属国内,并被评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2009年获批“珍珠岩制品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物节能材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矿物加工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和参与完成的、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近40项,出版著作和教材6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信阳市科技进步奖6项、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奖15项、厅级论文奖40余项等科研奖励。此外,还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目前,化院教师正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工程、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厅及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等15项。

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幢专业化学实验楼,现有仪器设备1590台套,设备总价值达1400余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贵重进口精密仪器,如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凝胶渗透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热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高效毛细管电泳仪等16台套,价值750余万元,大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化工学院治学严谨、管理规范、教风、学风优良,实行学程分段、方向分流的“2+2”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一直稳定在39%以上,位居全校前列。2006、2007、2008和2009年,分别有88名、103名、103名和122名学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考研整体升学率分别达到39.2%、40.4%、39.1%和50.0%,并有近半数的学生被“985”高校和全国重点研究院所录取。近五年毕业生的学位授予率达到97%以上,一次性就业率为95%以上。

化学化工学院团学工作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学生成长为主线,以学生成才为目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以常规管理和学风建设为重点,以“更实、更高、更细”为原则,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意识,为学校中心工作和化院各项工作提供了应有的基础和保障。

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均被学校评为“五好党组织”,并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先进学生会、先进团总支。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多次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等多家媒体上报道。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肯定。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带头人,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与2001年,是在原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基础上组建的一个二级学院。其中化学系始建于1975年,同年招收化学专业学生,1996年招收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化学工程系成立于1992年,1993年招收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2004年和2006年又分别成立了校级“应用化学研究所”和“非金属材料研究所”。2009年获批“珍珠岩制品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物节能材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矿物加工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分析化学”、“化学教学论”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硕士授权点。

化学化工学院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副高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4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3人。河南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校级特聘教授2人、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1人被列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化学(师范类)

一、专业代码及名称

070301化学(师范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化学教学或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基本要求:

1、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科学和社会的关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求实,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工作。

2、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3、系统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

4、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教师基本素质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5、注重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化学教育的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的掌握知识、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重视实验动手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培养,在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系统的专业实验课、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教法及教育实习等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

五、主干学科

化学

六、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学教学论以及相关的实验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育实习、化工见习、毕业论文及教育调查、社会调查等。

八、学制与学分要求

基本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7年。本专业学生至少应修满165学分方能毕业。

九、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应用化学专业

一、专业代码及名称

070302应用化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管理、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2、掌握扎实的化学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综合应用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3、了解化学在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了解相关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具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信息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6、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和取得学士学位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水平。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化学应用,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将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毕业后能从事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分析、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五、主干学科

化学

六、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及相关实验、工程制图等。

七、学制和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7年。学生至少应修满163学分。其中必修课129学分,选修课34学分。

八、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一、专业代码及名称

081101化学工程与工艺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强烈事业心,能在化工、医药、环保、教育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和化工技术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和从事化学化工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化工类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必要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了解体育运动和卫生健康的基本知识;

2、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和取得学士学位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水平;

3、掌握化工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4、初步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化工工艺、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备从事中等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能力。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化学工程、化工工艺为主要研究对象,课程开设以理论课与实践课并重。其特色为:1、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学生基础扎实。研究领域涉及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等诸多领域。2、工程特色显著。以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两大知识体系为支撑点,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学生在众多技术领域具有用武之地。

五、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基础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生产和金工认识实习、化工专业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学制与学分要求

本科学制4年,修业年限3-7年。学生至少应修满166学分,其中必修课130学分,选修课36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党总支书记:周涛

副书记:郭鹏

院长:杨性坤

副院长:归风铁骆定法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