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怀化学院教育科学系>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系

阅读:1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23:30
单位介绍

1.学科队伍

教育科学系拥有人文教育、教育与心理、数理、语言文学、艺术五个教研室和一个教师研究与素质实训室,有教职员工50人其中专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超过60%,独立承担各专业课程教学和全院教育学、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大学艺术教育系列课程教学。

教育科学系拥有一个省级教学团队。形成了以栗涛教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怀化学院十佳教师)、杨吉兴教授(兼职)、杨高男教授(兼职)、宋紫教授(博士)、田圣会副教授(博士)、蒋爱英副教授、万来珍副教授(全国教师、曾宪梓将获得者)、胡蓉副教授(国家及普通话测试员)、肖玉士副教授等学术带头人为代表的一批教育观念较先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2、学科基地与教学场馆设施

教育科学系拥有湖南省教育科学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基地。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教师教育研究与素质训练中心”六个实训分室——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训室(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分室、数字影像制作分室)、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训室、教师心理素质训练与测评室、书画研究与书写技能实训室、艺术教育与艺术素质实训室。另有琴法训练室(含数码电钢琴室2间、数码电子琴教室和独立钢琴房50台钢琴)、舞蹈训练厅2个,教学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和实训的需求。

3、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教育科学系三个专业有省级实习基地一个,院建实习基地9个,另设有4个系部教学实践点。

4、教材图书影像资源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系拥有较完整的专业音频资源、视频资源、专业著作与期刊电子书籍图片资源和教材资源。图书资料有全院共享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学院馆藏各类图书文献110余万册,各类中外期刊1300余种,阅览室座位近千个,借阅和管理工作全部实现计算机化,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和电子查询触摸系统。我系相关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数万册,各种音频视屏资源百余种。

5、办学特色

人文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实现由师范教育向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重的方向转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人文教育人才呈现出多领域、多行业、多层次发展态势积极回应。在课程设置上,实现由单一学科向人文学科多学科作为专业基础建构课程体系的方向转变。顺应科学发展分化基础上综合化的趋势。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由单纯重视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方向转变。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个性化要求,利用导师制和其他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水平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在人才评价机制上,实现由学业成绩评价为主向学业成绩评价与能力素质评价并重的方向转变。建立一个既能适应市场发展又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以真正反映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且真正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作用。

小学、学前教育专业。突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训练、教育研究与教师素质、“三位一体”的特色教育模式。

“课程模式”——即各类课程的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强化理论教学的实践实训功能;

“课堂模式”——即以大学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把课堂放在小学、学前一线,强化课堂教育的适应性功能;

“实践教学模式”——即把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延展到每个学年,保证四年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强化教育见、实习的岗位训练功能;

“课外教育活动模式”——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性功能。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师范技能为重点,构建以核心技能、基本技能、特长技能、教研能力、教育实践综合能力为内容的能力课程体系,从而在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形成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终使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转化为教师教学特长,具有实施现代基础教育教学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教师职业特质

(1)实训室建设

小学和学前教育专业享有在建的中央与地方共建的“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训中心”6个实训室,以及拥有教育心理实验室、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和现代教具实践活动室。享有17个教学场馆,包括专业舞蹈训练厅二间;有多媒体集体琴房两间、100余台钢琴、电钢琴;有画室、手工艺民族编织室、陶艺室等3间实践活动场馆。到目前为止,我系教学仪器设备、场馆建设、办公设备累计投资近196.26万元;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教学维持、图书资料、体育费用等各项经费较充足。

(2)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基地是教育见习、实习的基地,也是教学的课堂,还是教育调查研究的基地。小学教育专业建有8个教育实习基地、学前教育专业有3个实习基地和4个教学实践点。我们加深与现有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协作,在满足数量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机制。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与地方学校的教学教研互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为引领地方小学和学前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巩固与广东嘉福教育集团、东莞教育实习与就业指导中心所建立的良好的实习、就业的友好合作关系,在顺德与中山等地开拓小学教育实习基地。

(3)教材与图书资料

近年两个专业课程教学教材选用,在教材编写较为滞后状态下,严格按照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求进行,选用部委和推荐教材比超过85%。教师主编、参编各类教材15部。

图书资料属于全院共享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学校馆藏各类图书文献115余万册,各类中外期刊2000余种,阅览室座位3300余个,借阅和管理工作全部实现计算机化,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和电子查询触摸系统。学院现有与小学、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6万余册。我系设有专业资料室,各种图书期刊2000余册。近三年使用高教出版社教材或推荐教材占总使用教材的80%左右。

党总支

书记:朱卫红

副书记:欧阳伦四

系行政

主任:栗涛

副主任:蒋爱英

副主任:田圣会

文科教研室主任:张家国

理科教研室主任:李玉慧

教心教研室主任:瞿建国

艺术教研室主任:罗春文

人文教育教研室主任:夏洪亮

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学人文学科综合课程及相关课程教学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有良好的中文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二乙以上;

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1.人文学科通识能力:具有全面了解人文学科知识的总体状况,构建人文学科知识的有机关联,实现人文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2.人文素质养成能力:具有通过人文学科课程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人的品德、智力、审美等主体性品质及其行为表现的能力;

3.人文精神传承能力:具有通过历史态和共时态人类普遍的人文关怀,确立起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自觉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社会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的能力;

4.人文课程教学能力:具有整体性的人文学科知识观和价值观从事人文学科课程教育教学的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人文教育研究能力:具有运用人文学科整体性知识观和价值观从事中学教育管理和研究的能力;

2.人文课程教研能力:具有从事中学历史与社会、地理等人文学科综合课程或分科课程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3.人文社科探究能力:具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知识不断融通和创新的能力;

4.人文学科综合课程实践能力:具有从事中学人文学科综合课程或分科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学制、课内教学学时、学分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时:2426

学分:196

学位:教育学学士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1.有科学的儿童观,有志献身小学教育事业,富有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熟悉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懂得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工作;

3.具有较全面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具备小学班级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掌握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小学学校管理的内容,能从事小学教学、后勤或其他管理工作。

3.掌握语言教育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能成为小学语文、英语学科教学骨干力量,或从事更高一级学校的语言教育教学工作;

4.掌握数理教育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能成为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骨干力量,或从事更高一级学校的数理言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

5.掌握艺术学科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成为小学音乐、美术专职骨干教师,能胜任学校文体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训练等工作。

三、学制、学时、学分与学位

学制:四年

课内教学学时:2603

学分:192

学位:教育学学士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能从事幼儿教育产业开发、组织和运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1.有科学的儿童观,有志献身学前教育事业,富有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熟悉我国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能把握幼儿心理,懂得学前教育基本规律,能独立开展幼儿园常规活动。

3.具有较全面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能组织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学前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掌握幼儿园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幼儿园管理的内容,能从事幼儿园教学、后勤或其他管理工作。

3.懂得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和特点,能结合幼儿园特定环境资源进行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能对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进行有机的整合,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

4.掌握艺术学科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成为学前音乐活动、美术活动的骨干力量,能胜任幼儿园文体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训练等工作

三、学制、学时、学分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时:2587

学分:195

学位:教育学学士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