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清远宣汉县学校>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清远宣汉县学校

阅读:5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2 20:47
单位介绍

宣汉县江口学校,是1997年由“东乡镇第三完全小学”和“宣汉县江口初级中学”合并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宣汉县城城东巴山红军公园脚下,与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唯舟纪念馆紧紧相连,和红33军纪念碑相依相靠。学校占地面积16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余平方米,1—9年级共18个教学班,有在校学生1000多人。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人,市、县学科带头人6人。校园绿树环绕,芳香四溢,幽静清远,秉先烈之英气,吸湖水之灵性,是办学育人的理想之地。学校办学效益显著,先后获得国家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市卫生先进单位、市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县精神文明单位、校风示范校、星级平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1]。

该校以“弘扬红军精神,做的自我”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一草一木都弥漫着浓烈的“红色”气息。走进校门,一副红军将士艺术浮雕展现在人们眼前,浮雕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感召力。浮雕的两边,镌刻着校训“遵纪守法、文明谦让”和“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激励学生在红军精神的鼓舞下,做新时代的青少年。在教师宿舍楼墙面,设置了巨型瓷砖画,墙画色彩明丽、恢宏大气,“弘扬红军精神,做的自我”主题鲜明。

为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该校开展了“红色命名”活动。如根据宣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许世友、向守志等名字,该校把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分别命名为“向前楼”、“世友楼”、“守志楼”,以此激励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各班也都有独特的班级“名片”,“红星班”、“冲锋班”、“铁军班”、“长征班”......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催人奋进。根据班名,各班还制作了富有特色的班牌,制定了班训,征集了班级格言。如该校八年级三班,班名为“前进班”,其内涵是“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永远向前,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班训是“在前进中不断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班级格言是“懦夫把困难当成沉重的包袱,勇士把困难当作前进的阶梯”。

学校在办公室、教室、功能室和廊道的布置美化等方面都以红色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还先后建好了校史荣誉室、红色文化展览室等,红色主题突出。

江口学校加大投入,新建了雄伟壮观的教学大楼,建成了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校园闭路系统、中小学电子备课室、功能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和大小会议室,修建了标准的篮球场、运动场[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实行月考核与学期质量考核相结合,教职工每天四次签到(离),保证充裕的在校工作时间。对学生实行封闭管理,保卫人员、生活管理教师24小时值班巡查,班主任严格实行“三到堂一护送”制,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的学习、纪律、生活秩序。全体教师爱生敬业,勤奋好学,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达800余篇,参加省、市研究课、示范课100多节次。“小学语文阅读速度调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二等奖,同时承接了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研究”实验,构建了“激趣、合作、评价”的教学模式,并走出了一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学校成立了《达州日报.校园周刊》小记者站、校园电视台,60多名小记者活跃在校园内外。创办了校刊《江口校讯》,小记者采访慰问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等被《达州日报》、宣汉电视台、宣汉人民广播电台相继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红军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该校深入挖掘红军精神三大内涵,教育感染学生健康成长。“三大内涵”,即:爱国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高效务实的执行精神。

红军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该校每期坚持开展学生“五个一”活动。一是阅读一本红色教育专著。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二是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通过组织观看影片和交流观后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三是举办一次故事(报告)会。学校积极举办师生故事会或邀请人士、“五老队伍”到校作报告,让学生知晓更多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四是开展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参观巴山红军公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烈士陵墓敬献花篮、开展模拟行军演练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教育,亲身体验得到感染。五是开展一次党史知识竞赛。即以党的历史为题材,开展知识竞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红军精神就是吃苦耐劳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该校坚持每期开展登山比赛、田径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军训,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组织学生为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开展“干一次农活,当一回工人,做一天家务”活动,组织开展“学英雄事迹,践行荣辱观”演讲比赛,不断树立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的思想观念。

红军精神就是高效务实的执行精神。执行精神主要体现在遵规守纪和讲求效率两个方面。为确保师生工作学习“有章可循”、秩序井然,该校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建设科学严谨、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此外,该校师生还具有极强的效率意识,学校也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指导学生高效学习,“高效”理念已深入人心。“处事讲原则,办事讲效率”成为该校师生共同的追求。

为不断丰富红色文化载体,彰显红色教育主题,该校还制作了校徽、创作了校歌、开发了校本教材、编排了红色文艺节目。校徽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图案形似绚丽的凤凰。蓝色是科技、智慧的象征,红色是激情与活力的象征。寓意是江口学校在红军精神激励下,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校歌题目为《红军精神伴我成长》。歌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红军精神伴我成长”振奋人心。学校还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红军魂》,编排了舞蹈剧《十送红军》、表演唱《红星闪闪》、歌舞《五星红旗》等红色剧目。

学校提出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务实求发展,携手创辉煌”的口号,确立了“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明确了“依法治校,人和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思路,同时制定了详尽的学校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全体教职工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牢记“安全为前提,德育放首位,质量是生命”的承诺,与时俱进,团结一心,创建诚信教师队伍,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优化学校内部秩序,使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

学校曾先后获得国家“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省“卫生先进集体”、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市“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市“先进职工之家”等殊荣。

在教育科研方面,该校成绩斐然。与东乡镇一完小合作完成的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自能教学法》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课题《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速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获县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教师论文曾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在艺术教育方面,该校成果丰硕。在县第八届中小学艺术节上,获得组织奖;在第十七届中学生暨第十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九年一贯制学校团体第二名;组织学生参加全省艺术人才大赛,周佳雯、邱子盼二人分别获得绘画类、语言类一等奖;2010年8月,该校门球队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在河北省廊坊市举行的全国少儿门球比赛并获奖。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