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阅读:218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14:32
单位介绍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是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享有“中国魅力城市”之称的山东省日照市,坐落在人文、生态环境优雅的日照大学科技园,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单位、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外”)2005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但由于参与筹建“山外”的西安翻译学院撤出合作,建院后的前三年“山外”事实上是在日照大学科技园直接管理下的一所没有投资主体的民办院校,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创业道路。2008年6月,日照大学科技园与山东华信工贸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决定由“华信”作为“山外”的主要投资方组建董事会,标志着“山外”开始了二次创业。

学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推行“1+3+1”教学模式,即一项贯穿始终的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外语口语、计算机应用和职业资格证书三项实用技能和一项专业基础理论与职业技能。积极推行双语、双证教学,使学生具备高水平的人文素养、过硬的现代化通用技能和扎实的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竞争力。学校学生在、省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至2011年取得各类技能大赛100多个奖项,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发展,鼓励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着力培养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造服务外包人才重点培养基地,劳务输出人员外语培训基地,港口城市国际资讯研究基地,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跻身于全国外语类高职院校的先进行列。

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外籍专家30余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0%,讲师以上职称者近40%,双师型素质教师达到50%以上。目前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学校教师每年发表论文150余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比例在20%以上;近年来承担各类课题上百个,其中省级及以上立项课题30多个。

学校占地面积88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近万人,图书馆馆藏图书6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建设有40多个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现有外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航空学院6个二级学院,开设应用英语、应用韩语、应用日语、应用俄语、应用德语、应用西班牙语、商务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会计电算化、金融保险、酒店管理、涉外旅游、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软件技术、艺术设计等35个专业,构建了以应用外语类为主干、以经济管理类和涉外服务类为两翼、以信息技术类为补充的专业建设格局。

外语系

外语系成立于2005年,现开设应用英语、应用韩语、应用日语、应用俄语、应用德语、应用法语、商务日

经管系

经济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报关与国际货运、金融保险、酒店管理、涉外旅游等十个专业。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计算机系,成立于2005年。现开设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软件设计、软件外包服务、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七个专业。信息工程学院拥有独立的软件开发、动漫设计、网络配置、计算机组装等实验实训室。其中网络配置实训室是与锐捷网络公司合作建设。信息工程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多家企业实现校企合作,输送学生顶岗实习。

航空学院

航空学院成立于2013年,设有空中乘务、空港服务、安检护卫、铁路服务、等专业。

机遇挑战

1.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2.山东省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学院的专业结构完全适应山东省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学院所培养的外向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正是山东省未来五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需要的专门人才。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主要着力点,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根本途径,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重点开拓城乡市场和国际新兴市场,重点提高产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山东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学院只要瞄准经济结构调整中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所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院的发展就可以大有作为。

3.高职教育激烈竞争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山东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据统计,2008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达125所,在校生人数达144万人。其中高职院校69所,在校生人数达75万人,占高校在校生的52%。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强。在就业市场上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就业的压力,许多普通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在向培养高技能人才方向转移,同高职院校争夺就业市场。2008年下半年由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使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有所放缓,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山东省高等院校的招生生源2008年达到高峰,从2009年开始逐年减少。而“山外”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在全省高校的生源市场中所占份额很小,在高考生源逐年减少的大背景下,“山外”力图扩大招生规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4.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挑战

“山外”2009年年底需要迎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面临着办学基本条件建设和高职教学改革的双重压力。学院需要打破常规,全力以赴,尽快完善办学基本条件,尽快推进高职教学改革,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现教学模式改革、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以迎评促建的优异成绩为二次创业奠基。

发展框架

(一)事业理念

事业信念:学生为本,发展为本,质量为本。

事业方针:语境建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开放活校。

(二)事业定位

学院类型定位:民办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定位: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规模定位:普通高职在校生2013年达到8000人,终规模达到10000人。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日照、面向山东、辐射西部地区,拓展国际市场。

专业结构定位:以应用外语类专业为主体,以经济管理类和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为两翼,以人文艺术和涉外服务类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结构。

办学类型定位:以普通高职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大力开拓留学生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

学院功能定位:建设山东省三个重要基地——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劳务输出人员的外语培训基地;港口城市国际资讯研究基地。

(三)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实行1﹢3﹢1模式,也即一项贯穿始终的德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外语口语、计算机应用和汽车驾驶三项实用技能和一项专业基础理论与职业技能。

发展目标

(1)学历教育办学规模。至2013年普通高职教育办学规模达8000人(含中外合作办学学生1000人),成人教育学生1000人,留学生教育学生1000人。

(2)成人在职培训总规模。职业培训要以外语培训为龙头,大力发展服务企业的培训,积极开拓高层次专题培训和外语品牌培训,重点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至2013年达5000人次左右。

(3)高职学生就业目标。高职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在外向型中小规模企业就业的学生占一半以上。

(5)教师数量与结构。至2013年教师总量达到560名,其中人事关系隶属学院的专任教师300名,外聘兼职学术专家100名,外聘兼职企业专家120名,外国专家40名。学历结构要求新增专任教师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原有教师中获硕士以上学位者新增50名,总计达到280名,占教师总量的50%。职称结构要求外聘兼职学术专家全部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外聘兼职企业专家一半以上为副高以上职称,加上目前学院已有和新增的高级职称人员以及外教中的高级职称人员、副高以上职称人员达到200名以上,占教师总量的35%以上。通过多种渠道使专业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比率达到80%以上。通过校内外培训,使专业教师中“双语”教师达到80%,外语教师中掌握一项专业技能的教师达到50%。努力建成3个省级教学团队。努力打造院级的教学名师10名,其中争取评选为省级教学名师3名。

(6)国际港口城市资讯服务与研究。重点建设港口城市国际资讯服务研究所,凝聚一批高水平资讯研究队伍,重点开展国际港口城市的资讯研究,为我国发展和建设港口城市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形成品牌,成为山东省国际港口城市资讯服务的重要基地。

(7)校园环境与硬件建设。按照规划完成30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在外语教学区形成浓郁的外国文化氛围,对外语学习形成强大的文化势场。按照产学结合的要求,建设先进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教学仪器设备总额达到3000万元。图书馆功能完善,各类藏书达80万册,完全满足师生学习和科研的需要。学院校园网覆盖整个教学区和生活区,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平台。

(8)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结合专业教学,开展应用科学的研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至2013年由企业提供的咨询服务费用积累达500万元。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领域的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至2013年争取省级教学研究课题10项,争取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