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墓旅游景区

阅读:2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0:58
企业介绍

行知园,坐落在南京北郊晓庄的劳山脚下。是为了纪念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爱国学者陶行知而修建的。里面的景点有有陶行知纪念馆、晓庄烈士纪念碑等。在南京北郊晓庄有座不高的山称作劳山,行知园即坐落在劳山脚下。该园是为了纪念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爱国学者陶行知而修建的。园内主要景点有陶行知纪念馆、晓庄烈士纪念碑以及行知亭、英烈亭、成人纪念林等。陶行知墓就建在该园内。陶行知墓丘直径约8米、高2.80米,墓前台阶7级。墓道立有墓碑和牌坊等。墓碑碑额刻云纹,高0.60米、宽1.56米、厚0.20米;碑身高2.28米、宽1.50米、厚0.24米;碑座高0.21米、宽2.35米、厚1米。牌坊高约5米,宽4米。

历史文化

    陶墓建于1946年12月,面朝东南,墓前有墓碑和牌坊。碑高2米,上刻沈钧儒题字——“陶行知先生之墓”,下署“中国五十三人民团体公葬”。牌坊立于1946年12月,高5米,宽4米,坊额刻有陶行知手迹:“爱满天下”;坊柱联语为郭沫若书写的陶行知遗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解放后,该墓经多次整修绿化,供人凭吊。1982年陶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纪念陶行知,学习和发扬陶行知的爱国主义精神,1993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建行陶行知墓知园,对陶行知墓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与绿化,栽种数千株树木花卉,铺设2000余平方米大草坪,并且在陶墓东北侧建成一座新的陶行知纪念馆。1994年9月12日,行知园建成开放。园大门南侧的大理石壁上镌刻着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行知园”三个大字,园大门北侧的大理石壁上镌刻着陶行知手书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2个大字。1997年,行知园二期工程开工,重建了一座7米高的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整修了池塘,还在墓道及陶馆前的广场上铺设了地砖。

风土人情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诗人,南京晓庄师范创办人。他早注意乡村教育问题,1927年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为晓庄学校。主编过《乡材教师》、《晓庄学校丛书》等书刊,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他先后访问过欧美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发动华侨捐款兴国。1938年夏,任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他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全面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我们可以看到育才学生开荒生产、学生剧团创演川话剧《啷格办》等图片。1946年1月,陶先生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他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全面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1946年1月,陶先生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陶先生一生办过许多各种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还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了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1945年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央常委。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遗嘱归葬南京晓庄。


--------------------------------------------------------------------------------------
旺季门票:2元
--------------------------------------------------------------------------------------
开放:9:00-18: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陶行知墓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陶行知墓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南京北郊晓庄的劳山脚下
    所在地: 江苏/南京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