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五邑华侨博物馆旅游景区>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五邑华侨博物馆旅游景区

阅读:9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6:09
单位介绍

华博馆的整体设计风格着重突出古典性,颜色以深色为主,四周为蓝色玻璃墙,每个会馆的顶部呈球形,与前方的华侨广场会展中心的设计遥相呼应。3座小会馆均为3层楼高,每个展馆各3000平方米,首层和二层主要用作展物的陈列设计,三层供办公人员使用。走进华博馆的首层,迎接参观者的首先是开阔的序幕厅及主题墙面。序幕厅后便是博物馆的中心展馆,约300平方米,用于陈列展物。由于许多展物都贵重,展馆内部设有岛式活动展柜、双面展板。书信书画之类的,均陈列在展板内。像古董、陶瓷之类的则被放置于展柜里。二层的构造与首层大体结构相同,只是陈列的内容上会有区别。馆藏丰富全面呈现华博馆地处江门五邑华侨广场,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馆藏实物达2万多件,照片1000多张,图书资料、刊物2700多册(份),其数量在全国的华侨博物馆中是的。而且其文物具有内容丰富、完整、珍贵、特殊等特点。华博馆陈列的展品,范围包括与华侨出洋有关的文献、遗迹;华侨在国内外曾使用过的各种典型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展品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中不乏精品。包括华侨在侨居国的生产工具,如水泥桶、锄头、熨斗、斧头、南洋锯及一套较完整的洋木匠工具和理发工具,生活用具如金山箱、座钟、水煲、藤笈、水壶、饭格等,刊物如明报、侨刊等。还有著名爱国华侨专题资料及他们回国定居时带回的缝纫机、藤笈、水壶、洗衣盆、帆布袋等实物。馆藏文物大概包括以下内容:新宁铁路、早期五邑地区建筑、各式出国口供簿(纸)、华侨书信、银信(侨批)、五邑海外社团、筹款抗日、航空救国、各类华侨证照及华侨融入当地社会生活过程的实物、史料。

历史文化

    华博馆藏实物除了量大的特点外,精品率亦达30%。如抗战时期,宋美龄到海外筹款收到捐款之后写有其签名印鉴的收据以及“孙中山铁路计划图”等。还有多本清末年间华侨从海外寄钱回五邑的账本等属于国家银行博物馆的镇馆级文物,对中国银行史研究有着重要价值。除此之外,华博馆还征集到了清朝后期华侨的出国护照,是迄今为止早的华侨护照。另外,还有两件文物均为国家博物馆要收藏的文物———“一个布袋和一件衣服”,这些当年华侨郑潮炯的随身物品见证了一段“卖子救国”的旧事。原来,在1937年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旅居南洋的郑潮炯虽为一位略识文字的小贩,但他决心为国尽一分绵力。为发动华侨筹赈救国,郑潮炯背着儿子,穿着现在捐给家乡的衣服,肩搭布袋,踏上了义卖救国的漫漫长路。为了支援抗战,郑潮炯甚至把妻子肚里怀着的孩子卖掉了,得款80元,全数捐给了筹赈会。在获悉江门市筹建“华博”,郑潮炯儿子立即与母亲商量捐赠事宜,决定将这些物品捐给江门市华博馆,以此表达他们对家乡建设华博馆的支持和一点心意。

风土人情

    忌暴食暴饮。有的旅游者在旅途中饱一顿,饥一顿,看见好吃的就暴食暴饮,没有好吃的便不吃,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防止发生旅途腹泻。忌在风景区乱涂乱画。这种乱涂乱画,既损坏古迹的完善,也是一种不讲精神文明的行为,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
旺季门票:30元
--------------------------------------------------------------------------------------
开放:9:00-17:0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