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祖居旅游景区

阅读:11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8:35
企业介绍

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乃是当今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祖居的所在地。他的祖居——"五宅",坐落在涛雒镇中心十字路口的东南侧,与"山房"等一起,曾经同是涛雒镇的著名建筑之一。建议将丁肇中祖居,建成展示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崇尚科学研究、提倡爱国主义的文化基地。丁肇中祖居——"五宅",分别由"种德堂"、"古梅轩"、"花山天井"…等五个庭院组成,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功能房140间;它的建筑面积,原为1818平方米,总占地约14000多平方米;乃为清代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群落。"五宅"是由丁肇中的曾祖父丁惟堦,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所建。后来,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原来的"五宅"遭到破坏。后来,又改建成了涛雒镇的机关所在地。原"五宅"的房子,仅剩了原"五宅"主建筑外的两处学屋等,建筑面积约132平方米。丁肇中祖居——"五宅"的工程,是从2002年11月开始实施的。一期工程先修复"种德堂"。该建筑为瓦房砖地,大院有大门、二门、三门;正院为方形,分为北房、南房、西房、东房;北房东间曾为丁肇中的曾祖父丁惟堦夫妇所居,西间曾为丁肇中的祖父丁履巽夫妇所居,西间的套间曾为丁肇中的二姑丁侃(丁倩原)、三姑丁丹、四姑丁绘原所居;南房为丁肇中的伯父丁砚海夫妇及其四个女儿丁始瑾、丁始瑗、丁始琪、丁始璋所居;西房曾为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和母亲王隽英及在襁褓之中的丁肇中所居;东房为厨房;还有书房、东单、西单、黄家住屋、佃工房、粮仓、牲口棚、农具间和两处学屋等。此外,还有门面房、管理房、茶楼、科技馆等,恢复古房63间,建筑面积1345平方米;同时修缮了位于涛雒西岭的丁肇中家的祖坟及通往祖坟的道路。当地政府将收集丁肇中教授的事迹、图片、物品,及丁氏家庭有关文化遗品陈列其中,将祖居办成集展览、教育一体的场所。在此之前,在改革开放之后的1992年,在北京召开了次日照在京老乡恳谈会。其间,参加会议的日照的老乡,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张传玺教授也是涛雒人,对涛雒的情况熟悉。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据他所知,为发挥名人效益的作用,当时山东菏泽正在搞付斯年的故居,而江苏的沛县也正在修建两千两百多年前的汉高祖刘邦的故居。为发挥当代名人效益,提高日照和涛雒的度,他建议复建当今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已是刻不容缓的了。在会议之后,参加次日照在京老乡恳谈会的秦盾和丁孑两位同志,带了张传玺教授的这个高瞻远瞩的建议,专程去了日照市涛雒镇,考察了"五宅"的现状,并与涛雒镇委书记丁肇华探讨了原"五宅"的复建问题。他们认为这个复建原"五宅"的建议很好,可行。我们就让他们找了解情况的人,绘制了原"五宅"的建筑平面图,让在北京工作的丁肇中的二姑丁侃、三姑丁丹和四姑丁绘原确定原"五宅"复建的方案。后来,我们又向日照市的主要领导同志汇报了这件事情,他认为:"这不仅是涛雒镇的事情,也是日照市的事情"。经过多年的筹划,丁肇中祖居——"五宅",终于在2004年完成复建了。这是日照市和涛雒镇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一件大事!随着丁肇中祖居——"五宅"的复建,前来参观的人们已经络绎不绝。我们认为: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提高日照和涛雒的度,应当把丁肇中祖居——"五宅"这个平台,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对青少年进行崇尚科学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现在丁肇中祖居——"五宅"的一部分硬件是有了,但是其中的软件还没有跟上去。为此,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工作,大力征集历史的、现时的有关丁肇中祖居——"五宅"方面文物、资料及文献,大力充实其实实在在的内容。

历史文化

    丁肇中于1936年1月27日生在美国。于是,丁肇中从呱呱落地时起,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人了。在他出生两个月后,就随父母回到中国。还在襁褓之中的丁肇中,曾在1936年7月与1937年,两次随父母亲回到涛雒“五宅”与祖母团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兵荒马乱的中国度过了他的童年。烽火连天的岁月,逃难生活的磨练,使他尝到了生活的艰辛。随父母到重庆时,他小小年纪就做起了家务劳动,为父母分担忧愁。这时候,他没有得到任何正规教育、体育活动和文化娱乐。后来,在1948年春,12岁的丁肇中随父母亲去了台湾定居,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他父亲在丁肇中小时候,就告诉他法拉第是谁,伽利略是谁、牛顿是谁,常常给他讲大科学家的故事。他的母亲她是学教育心理的儿童教育心理,所以鼓励,他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是在学校里考几分。读中学时,丁肇中由于数理化成绩突出,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叫“丁大头”的外号。后来丁肇中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后,美国的同学又说他是个怪人,学习顶呱呱,可惜不合群。但是,正是这个怪人,只用五年的时间拿到了物理和数学双学士学位,和物理学博士学位。从初中到高中,每学期的成绩都是,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每门课几乎都是满分;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到俩成功大学学习。1956年8月,他去了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1961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大学毕业后,他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于是,他选择了在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一年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系讲师,196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尼文斯实验室发现“重氢分离子”,1965年发现“抗氢同位素”;1967年起,转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授,他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进行了量子电动力学和矢量介子的实验工作不但加深了对矢量介子的认识,还证实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丁肇中教授曾经说过他对科学实验的这种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在雨季的时候,一个像波士顿的城市,在一秒钟内也许要落下千千万万的雨滴。如果其中的一滴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必须找出那一滴雨。”丁肇中就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惊人毅力,在1974年发现构成物质的第四钟粒子——“J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在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在颁奖大会上讲话时,坚持用中文主讲,再用英语翻译复述;他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时传为佳话。他说:“国王、王后陛下,皇族们!各位朋友!得到诺贝尔奖是科学家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实践性。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大有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在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都倾向于理论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中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在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要注重实验工作的重要性。”在1979年,他又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唐孝威等合作,发现用来传播夸克之间的力的“胶子”。从1981年起,丁肇中领导着800多个世界的各国科学家,开始了国际合作组织——L3组的研究工作,准备在欧洲核子中心的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寻找新粒子,并研究ZO及其它粒子物理新现象,从事一种新物质的发现和研究工作。1998年他的阿尔法磁谱仪成功地升空进行“反物质”实验。如果说,验证量子电动力学的著名实验是丁肇中教授科学研究生涯的个里程碑,发现“J粒子”是第二个里程碑,而L3实验可以说是他的科学研究生涯的第三个里程碑。1992年中国科技大学授予丁肇中名誉博士学位,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6年获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风土人情

    丁肇中于1936年1月27日生在美国。于是,丁肇中从呱呱落地时起,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人了。在他出生两个月后,就随父母回到中国。还在襁褓之中的丁肇中,曾在1936年7月与1937年,两次随父母亲回到涛雒“五宅”与祖母团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兵荒马乱的中国度过了他的童年。烽火连天的岁月,逃难生活的磨练,使他尝到了生活的艰辛。随父母到重庆时,他小小年纪就做起了家务劳动,为父母分担忧愁。这时候,他没有得到任何正规教育、体育活动和文化娱乐。后来,在1948年春,12岁的丁肇中随父母亲去了台湾定居,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他父亲在丁肇中小时候,就告诉他法拉第是谁,伽利略是谁、牛顿是谁,常常给他讲大科学家的故事。他的母亲她是学教育心理的儿童教育心理,所以鼓励,他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是在学校里考几分。读中学时,丁肇中由于数理化成绩突出,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叫“丁大头”的外号。后来丁肇中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后,美国的同学又说他是个怪人,学习顶呱呱,可惜不合群。但是,正是这个怪人,只用五年的时间拿到了物理和数学双学士学位,和物理学博士学位。从初中到高中,每学期的成绩都是,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每门课几乎都是满分;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到俩成功大学学习。1956年8月,他去了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1961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大学毕业后,他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于是,他选择了在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一年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系讲师,196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尼文斯实验室发现“重氢分离子”,1965年发现“抗氢同位素”;1967年起,转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授,他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进行了量子电动力学和矢量介子的实验工作不但加深了对矢量介子的认识,还证实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丁肇中教授曾经说过他对科学实验的这种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在雨季的时候,一个像波士顿的城市,在一秒钟内也许要落下千千万万的雨滴。如果其中的一滴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必须找出那一滴雨。”丁肇中就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惊人毅力,在1974年发现构成物质的第四钟粒子——“J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在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在颁奖大会上讲话时,坚持用中文主讲,再用英语翻译复述;他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时传为佳话。他说:“国王、王后陛下,皇族们!各位朋友!得到诺贝尔奖是科学家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实践性。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大有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在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都倾向于理论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中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在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要注重实验工作的重要性。”在1979年,他又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唐孝威等合作,发现用来传播夸克之间的力的“胶子”。从1981年起,丁肇中领导着800多个世界的各国科学家,开始了国际合作组织——L3组的研究工作,准备在欧洲核子中心的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寻找新粒子,并研究ZO及其它粒子物理新现象,从事一种新物质的发现和研究工作。1998年他的阿尔法磁谱仪成功地升空进行“反物质”实验。如果说,验证量子电动力学的著名实验是丁肇中教授科学研究生涯的个里程碑,发现“J粒子”是第二个里程碑,而L3实验可以说是他的科学研究生涯的第三个里程碑。1992年中国科技大学授予丁肇中名誉博士学位,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6年获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
旺季门票:10元
--------------------------------------------------------------------------------------
开放:9:00-17:3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丁肇中祖居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丁肇中祖居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中心十字路口的东南侧
    企业电话: 0633-2982000
    所在地: 山东/日照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