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大板营林区旅游景区

阅读:3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2:37
企业介绍

兴隆大板营林区是重庆市、完好的原始森林,目前已划为自然保护区。酉阳县为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区,县内地形崎岖,山川逶迤,河谷秀美,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县内既有百里乌江画廊、大河口、酉水河等雄奇秀丽的原始自然风景区,也有龚滩、龙潭古镇以及桃花源等富有人文传奇色彩的文化旅游景区,县内各地大量散布的溶岩、溶洞奇观为度假休闲的人们提供了寻险探幽的景点。同时,原始古朴的土家苗寨更以其纯朴淳厚的人文历史和神奇久远的流风遗韵吸引着大量的外地游客来酉阳观光游览。勤劳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创造了土家摆手舞、土家民歌、土家油茶汤、土家吊脚楼、土家苗寨的婚丧嫁娶和民间戏曲、民间传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景观,2001年酉阳被重庆市命名为"土家摆手舞之乡"。兴隆大板营林区是重庆市、完好的原始森林,目前已划为自然保护区。

历史文化

    酉阳县,《禹贡》为梁州之域。商周为蛮夷地。春秋战国时期,今酉阳地域属楚。秦时隶属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6),改黔中郡置武陵郡,于武陵郡境(治今永顺王村)置酉阳县,今县境属武陵郡酉阳县地的一部分。王莽改武陵郡为建平郡,东汉复为武陵郡,其属地依旧。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刘备与孙权联合分治荆州,时县境属蜀武陵郡。蜀汉章武元年(221),于汉酉阳县境西部酉水北岸设黚阳县,今县境东部属吴武陵郡黚阳县地,西部属蜀涪陵郡涪陵县地。公元222年,东吴攻占武陵,界东属吴荆州武陵郡黚阳县地,西部属蜀益州涪陵郡丹兴县。西晋,今县境界东属武陵郡黚阳县,西部属涪陵郡汉葭地。南朝梁改黚阳县为大乡县,今县境东南部属大乡县,西北部属巴郡奉州地。隋开皇九年(589)废酉阳县名,十九年(599)于今酉阳县万木乡柜木村(城子头)置务川县。唐武德四年(621)改务川为务州。贞观四年(630)改务州为思州,以境内思邛水而名。天宝元年改为思州宁夷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思州。五代时,中原无主,冉氏遂据之,后世居其地,即史书所谓“没于蛮僚”。宋绍兴元年(1131),析思州部分地,合酉阳寨置酉阳羁縻州,治所在县境南部官坝(今蚂蝗乡)。元朝建立,仍为酉阳州,由冉氏子孙世袭,隶四川南道宣慰司怀德府。延祐元年(1314年)改酉阳州为酉阳军民宣慰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改酉阳军民宣慰司为酉阳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明洪武五年(1372)四月仍置酉阳州,兼置酉阳宣慰司都元帅府,八年(1375)废州和川东道宣慰司怀德府,复置酉阳宣慰司,隶四川布政使司。兼领平茶、石耶、邑梅、麻兔四洞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改酉阳宣抚司邑梅长官司隶重庆。十六年(1418)石耶、平茶洞长官司改隶重庆卫,麻兔洞改隶贵州铜仁府。另析石耶洞长官司置地坝洞长官司。嘉靖时废溶溪芝麻子坪洞长官司,改以隶酉阳宣抚司。今秀山石堤、妙泉、宋龙属酉阳宣抚司。天启元年(1621)酉阳宣抚司升为宣慰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废酉阳宣慰司为酉阳县,隶黔彭厅。乾隆元年(1736),升酉阳县为酉阳直隶州,实行以州代县。时酉阳州领秀山、黔江、彭水三县。是年,酉阳州改隶四川省。民国二年(1913),改酉阳州为酉阳县,隶川东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酉阳为第八行政专员公署,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南川、涪陵、石柱、丰都、武隆9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酉阳县隶川东酉阳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撤酉阳专区,酉阳县改隶涪陵专区。1983年11月11日,成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仍隶涪陵专区。1988年,改隶黔江地区。1997年6月18日,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市。古朴的民族民间文化土家族、苗族是古老的民族也是英雄的民族,在强烈的生态压力下顽强地抗争,繁衍生息,铸造了山一般的民族体魄,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土家先民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到土王崇拜的历史过程,这三种崇拜形式构成了土家文化的基本架构。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主要的标志性文化形态之一。是以摆手为特征的祭祀性舞蹈,是土家先民在进行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和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2001年10月,原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同志来酉阳看望老区人民时,在桃花源广场与酉阳各族群众同跳摆手舞,并欣然题词,“酉阳:土家摆手舞之乡”。梯玛跳神。“梯玛”即土老司的土家语称谓,是土家人信奉的本民族“巫师”,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土老司是土家先民进行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王崇拜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具体实施者,作为土家原生文化模式的主要角色,土老司在婚丧嫁娶、摆手祭祖、敬神驱邪、治病消灾、祈求幸福吉祥等社会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打绕棺。广泛流传在酉阳东部一带的“打绕棺”是一个集吹打与舞蹈于一体的独特而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她起源和适用于丧葬活动,是土家人在进行丧葬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舞蹈动律的基本特征,人们习惯上又称为“穿花舞”或“穿丧堂”。面具阳戏。酉阳中、西部的面具阳戏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傩仪”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复合文化形态。它是在保留了傩戏面具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地方土戏和花灯唱腔的特色逐渐演变而成的。丰富多彩的山歌民歌与花灯。我县的山歌、民歌种类繁多,特色浓郁,源远流长。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有的唱现成的歌,有的触景生情,即兴而歌。我县的苍岭、井岗、后溪、可大等地是远近闻名的“山歌民歌之乡”,曲调以其高亢和优美而著称。花灯是该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境内各地均有分布,且各具特色,其中尤以井岗的花灯赋盛名,唱腔优美、曲调丰富。此外,我县还有蕴藏丰富的车灯、马马灯、高脚车灯、土戏、吹打乐等民族民间艺术形式,或高亢、或低徊、或激昂、或轻柔,汇成了歌、舞、乐的海洋。相传汉将军马援伏波当年驻扎酉阳,因当地多瘴气,使士兵的健康受到威胁,将军便用合茗叶、茱萸、芝麻等研成末,再加盐制成汤,供士兵饮用以防瘴气。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早在清嘉庆二十三间(1819)纂修的《龙山县志》上也有清楚的记载:“有所谓油茶者,取黄豆、苞谷、芝麻、米花、腐干、干松茹、腊肉饤,以脂油炮炒之,撩起;下水,油锅内加茶叶,煎数沸,酌碗中,泡诸物饷客以示敬。”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油茶汤”味道鲜美,既能作为食品充饥,又能作为饮料提神。土家族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土家儿女爱唱歌,只因烧了油茶汤喝……”

风土人情

    酉阳县,《禹贡》为梁州之域。商周为蛮夷地。春秋战国时期,今酉阳地域属楚。秦时隶属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6),改黔中郡置武陵郡,于武陵郡境(治今永顺王村)置酉阳县,今县境属武陵郡酉阳县地的一部分。王莽改武陵郡为建平郡,东汉复为武陵郡,其属地依旧。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刘备与孙权联合分治荆州,时县境属蜀武陵郡。蜀汉章武元年(221),于汉酉阳县境西部酉水北岸设黚阳县,今县境东部属吴武陵郡黚阳县地,西部属蜀涪陵郡涪陵县地。公元222年,东吴攻占武陵,界东属吴荆州武陵郡黚阳县地,西部属蜀益州涪陵郡丹兴县。西晋,今县境界东属武陵郡黚阳县,西部属涪陵郡汉葭地。南朝梁改黚阳县为大乡县,今县境东南部属大乡县,西北部属巴郡奉州地。隋开皇九年(589)废酉阳县名,十九年(599)于今酉阳县万木乡柜木村(城子头)置务川县。唐武德四年(621)改务川为务州。贞观四年(630)改务州为思州,以境内思邛水而名。天宝元年改为思州宁夷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思州。五代时,中原无主,冉氏遂据之,后世居其地,即史书所谓“没于蛮僚”。宋绍兴元年(1131),析思州部分地,合酉阳寨置酉阳羁縻州,治所在县境南部官坝(今蚂蝗乡)。元朝建立,仍为酉阳州,由冉氏子孙世袭,隶四川南道宣慰司怀德府。延祐元年(1314年)改酉阳州为酉阳军民宣慰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改酉阳军民宣慰司为酉阳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明洪武五年(1372)四月仍置酉阳州,兼置酉阳宣慰司都元帅府,八年(1375)废州和川东道宣慰司怀德府,复置酉阳宣慰司,隶四川布政使司。兼领平茶、石耶、邑梅、麻兔四洞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改酉阳宣抚司邑梅长官司隶重庆。十六年(1418)石耶、平茶洞长官司改隶重庆卫,麻兔洞改隶贵州铜仁府。另析石耶洞长官司置地坝洞长官司。嘉靖时废溶溪芝麻子坪洞长官司,改以隶酉阳宣抚司。今秀山石堤、妙泉、宋龙属酉阳宣抚司。天启元年(1621)酉阳宣抚司升为宣慰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废酉阳宣慰司为酉阳县,隶黔彭厅。乾隆元年(1736),升酉阳县为酉阳直隶州,实行以州代县。时酉阳州领秀山、黔江、彭水三县。是年,酉阳州改隶四川省。民国二年(1913),改酉阳州为酉阳县,隶川东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酉阳为第八行政专员公署,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南川、涪陵、石柱、丰都、武隆9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酉阳县隶川东酉阳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撤酉阳专区,酉阳县改隶涪陵专区。1983年11月11日,成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仍隶涪陵专区。1988年,改隶黔江地区。1997年6月18日,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市。古朴的民族民间文化土家族、苗族是古老的民族也是英雄的民族,在强烈的生态压力下顽强地抗争,繁衍生息,铸造了山一般的民族体魄,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土家先民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到土王崇拜的历史过程,这三种崇拜形式构成了土家文化的基本架构。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主要的标志性文化形态之一。是以摆手为特征的祭祀性舞蹈,是土家先民在进行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和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2001年10月,原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同志来酉阳看望老区人民时,在桃花源广场与酉阳各族群众同跳摆手舞,并欣然题词,“酉阳:土家摆手舞之乡”。梯玛跳神。“梯玛”即土老司的土家语称谓,是土家人信奉的本民族“巫师”,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土老司是土家先民进行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王崇拜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具体实施者,作为土家原生文化模式的主要角色,土老司在婚丧嫁娶、摆手祭祖、敬神驱邪、治病消灾、祈求幸福吉祥等社会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打绕棺。广泛流传在酉阳东部一带的“打绕棺”是一个集吹打与舞蹈于一体的独特而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她起源和适用于丧葬活动,是土家人在进行丧葬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舞蹈动律的基本特征,人们习惯上又称为“穿花舞”或“穿丧堂”。面具阳戏。酉阳中、西部的面具阳戏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傩仪”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复合文化形态。它是在保留了傩戏面具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地方土戏和花灯唱腔的特色逐渐演变而成的。丰富多彩的山歌民歌与花灯。我县的山歌、民歌种类繁多,特色浓郁,源远流长。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有的唱现成的歌,有的触景生情,即兴而歌。我县的苍岭、井岗、后溪、可大等地是远近闻名的“山歌民歌之乡”,曲调以其高亢和优美而著称。花灯是该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境内各地均有分布,且各具特色,其中尤以井岗的花灯赋盛名,唱腔优美、曲调丰富。此外,我县还有蕴藏丰富的车灯、马马灯、高脚车灯、土戏、吹打乐等民族民间艺术形式,或高亢、或低徊、或激昂、或轻柔,汇成了歌、舞、乐的海洋。相传汉将军马援伏波当年驻扎酉阳,因当地多瘴气,使士兵的健康受到威胁,将军便用合茗叶、茱萸、芝麻等研成末,再加盐制成汤,供士兵饮用以防瘴气。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早在清嘉庆二十三间(1819)纂修的《龙山县志》上也有清楚的记载:“有所谓油茶者,取黄豆、苞谷、芝麻、米花、腐干、干松茹、腊肉饤,以脂油炮炒之,撩起;下水,油锅内加茶叶,煎数沸,酌碗中,泡诸物饷客以示敬。”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油茶汤”味道鲜美,既能作为食品充饥,又能作为饮料提神。土家族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土家儿女爱唱歌,只因烧了油茶汤喝……”


--------------------------------------------------------------------------------------
开放:0:00-23:3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兴隆大板营林区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