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关旅游景区

阅读:73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2:58
企业介绍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上,在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和阳安铁路(阳平关至安康)的交汇处,有一个小镇叫阳平关,三国时代称做阳安关,《三国演义》多处提到(是不是此镇不知道)。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把小镇老街与火车站分成两块,雄伟壮观的嘉陵江大桥象一条彩带又把他们紧紧系在了一起。子龙山巍然坐落在江边,据传说当年赵子龙在此镇守练兵。老街面对嘉陵江,背靠鸡公山(又叫击鼓山,在不远处又一村叫擂鼓台),有山有水。站在子龙山上看江对面公山,就象雄鸡的头冠挺立,翠绿的山体把他装扮的更加漂亮。阳平关镇位于宁强县西的嘉陵江谷地,是阳平关镇政府驻地,镇区南靠鸡公山,北依银屏山,中有子龙山,嘉陵江由东北向西南穿越镇区,三道河与韩家河从东南岸、清河从江北岸汇入,地形复杂,气势雄伟,向以险关要隘著称,宝成铁路横过镇北,阳安铁路以此为起点,镇区内另有三条过境公路通过,是川陕甘三省交汇处交通重镇。阳平关镇平均海拔580米,属北亚热带温暖山地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1184毫米,无霜期240天,地震烈度6度,境内主要河流——嘉陵江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洪峰流量为9680立方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1。3米/秒,静风频率为47%。阳平关在西汉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为蜀北主要门户,唐朝属中央直辖三泉县,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在此设阳平县,为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仅次于县城的重要城镇,也是省政府在汉中地区设立的个建制镇。在汉中市实施撤区并建镇后,阳平关区撤消,镇辖区扩大,由原阳平关镇、大长沟乡、唐渡乡共同组成。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除嘉陵江丰富的砂金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外,尚有铜矿、磷矿、铝、锰、褐铁、大理石、花岗石等,具有较大开采价值;农林土特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主要有木材、核桃、木耳、油桐、生漆、柿饼、栗子等,还有80多种挂牌收购的野生中药材;畜牧业发展较快,年出栏生猪3万头,牛1500头,羊3000只。阳平关镇现有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少数民族(回族)900人,镇区内常住人口13200人,流动人口2200人。镇内共有工业企业9个,总产值5757万元,私营商业服务业280家,人员2400人,以农副土特产及蔬菜百货为主的市场2个,日成交额12万元,镇内影剧院、文化站个1处,清真寺一处,中学1座,小学2座,医院一座,医疗所12所;镇内有火车站2处,一处为客运站,一为货运站,正在建设的大型编组站场使阳平关镇作为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省道烈(金坝)阳公路、阳广(坪)公路、阳康(甘肃康县)公路从镇区通过,形成了阳平关镇的公路干线网,各级乡级公路联系城镇与广大乡村,形成了内外通畅的公路运输网络;镇内给水设施完善,有自来水站一座,日供水能力1580立方米,管线长7公里,普及率达96%以上;110千伏变电站已在镇区内建成,已实现村村通电;镇内现有电信支局及邮政支局各一,电话普及率达到60%;已建成有线电视接收站一处,现电视光缆传输网已安装完毕。1999年镇财政收入3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城镇经济已初具规模,社会服务设施初具雏形。1995年阳平关镇被省政府列为陕西省百个小城镇综合试点镇,1998年被市建委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阳平关镇是沟通我国西南与西北的咽喉,是陕、甘、川三省交汇处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物资集散地,是陕南门户和汉中市对外联系的窗口之一,是宁强县域仅次于县城的中心城镇,她的繁荣和发展,不仅对宁强县而且对更大区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1954年因修宝成铁路,在今宁强阳平关镇古砖下发现“朔宁王太后玺”金印一颗,现存重庆博物馆。当年的《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还指出,今阳平关对面的紫龙山上有汉代遗迹。按记载“朔宁王”是东汉初公孙述封隗嚣的封号。史传的记载,隗嚣未曾入蜀。此印很可能是隗嚣兵败,王元入蜀求救时遗落在今阳平关的。其在今阳平关镇被发现,说明此地汉时已经成为聚落。且其交通必然依托嘉陵道。蜀汉有阳安关,在汉阳平关以南,即今宁强西北。宋改阳安关为阳平关,此后的阳平关均指此关。阳平关在宁强县城西北,处秦巴环绕之万山丛中,是古今秦蜀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军事要塞。阳平关三国时代称做阳安关或关城。西通阴平,东控汉沔,为蜀汉北方的重要门户

历史文化

    阳平关镇平均海拔580米,属北亚热带温暖山地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1184毫米,无霜期240天,地震烈度6度,境内主要河流——嘉陵江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洪峰流量为9680立方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1。3米/秒,静风频率为47%。阳平关在西汉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为蜀北主要门户,唐朝属中央直辖三泉县,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在此设阳平县,为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仅次于县城的重要城镇,也是省政府在汉中地区设立的个建制镇。在汉中市实施撤区并建镇后,阳平关区撤消,镇辖区扩大,由原阳平关镇、大长沟乡、唐渡乡共同组成。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除嘉陵江丰富的砂金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外,尚有铜矿、磷矿、铝、锰、褐铁、大理石、花岗石等,具有较大开采价值;农林土特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主要有木材、核桃、木耳、油桐、生漆、柿饼、栗子等,还有80多种挂牌收购的野生中药材;畜牧业发展较快,年出栏生猪3万头,牛1500头,羊3000只。阳平关镇现有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少数民族(回族)900人,镇区内常住人口13200人,流动人口2200人。镇内共有工业企业9个,总产值5757万元,私营商业服务业280家,人员2400人,以农副土特产及蔬菜百货为主的市场2个,日成交额12万元,镇内影剧院、文化站个1处,清真寺一处,中学1座,小学2座,医院一座,医疗所12所;镇内有火车站2处,一处为客运站,一为货运站,正在建设的大型编组站场使阳平关镇作为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省道烈(金坝)阳公路、阳广(坪)公路、阳康(甘肃康县)公路从镇区通过,形成了阳平关镇的公路干线网,各级乡级公路联系城镇与广大乡村,形成了内外通畅的公路运输网络;镇内给水设施完善,有自来水站一座,日供水能力1580立方米,管线长7公里,普及率达96%以上;110千伏变电站已在镇区内建成,已实现村村通电;镇内现有电信支局及邮政支局各一,电话普及率达到60%;已建成有线电视接收站一处,现电视光缆传输网已安装完毕。1999年镇财政收入3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城镇经济已初具规模,社会服务设施初具雏形。1995年阳平关镇被省政府列为陕西省百个小城镇综合试点镇,1998年被市建委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阳平关镇是沟通我国西南与西北的咽喉,是陕、甘、川三省交汇处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物资集散地,是陕南门户和汉中市对外联系的窗口之一,是宁强县域仅次于县城的中心城镇,她的繁荣和发展,不仅对宁强县而且对更大区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1954年因修宝成铁路,在今宁强阳平关镇古砖下发现“朔宁王太后玺”金印一颗,现存重庆博物馆。当年的《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还指出,今阳平关对面的紫龙山上有汉代遗迹。按记载“朔宁王”是东汉初公孙述封隗嚣的封号。史传的记载,隗嚣未曾入蜀。此印很可能是隗嚣兵败,王元入蜀求救时遗落在今阳平关的。其在今阳平关镇被发现,说明此地汉时已经成为聚落。且其交通必然依托嘉陵道。蜀汉有阳安关,在汉阳平关以南,即今宁强西北。宋改阳安关为阳平关,此后的阳平关均指此关。阳平关在宁强县城西北,处秦巴环绕之万山丛中,是古今秦蜀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军事要塞。阳平关三国时代称做阳安关或关城。西通阴平,东控汉沔,为蜀汉北方的重要门户

风土人情

    1.注意安全,请勿到陡峭处攀爬.2.保护环境卫生,请勿乱丢垃圾.3.保护好自身财务,以防丢失.


--------------------------------------------------------------------------------------
开放:0:00-23:3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阳平关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阳平关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德阳中江宁强县西的嘉陵江谷地
    企业电话: 0838-2209962
    所在地: 四川/德阳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