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邛古城旅游景区

阅读:3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12:51
企业介绍

临邛古城,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古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城,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素有"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州"之美誉。蜀汉时,临邛就有"深六十余丈"的实用天然气的记载。临邛古城位于中国旅游城市邛崃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临邛镇,2007年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临邛古城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城址未变,结构依然,核心景区主要由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琴音相通的爱情名园文君故居,川西民俗老街大北街和特色巷道幸福巷组成。在核心区周边,古城东南有全国第三高砖塔回澜塔,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方堂邛窑遗址,西有千年古刹白鹤山、国家AA级旅游景区竹溪湖、水光山色九里泮等风景名胜。南河绕城而过,青山隔水相望,在自然与文化、山水与城市的和谐交融中,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休闲的浪漫情调。

历史文化

    临邛镇西依邛崃山麓,东瞰川西平原,为邛崃市所在地。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蜀守张若在此筑城,迄今2300余年,先后为郡州、县、市治地,军、镇及道署驻地,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成都西出重镇,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天府南来州之美誉”。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邛人从事渔猪和农业生产,形成了早期的农耕聚落。开明氏迁成都以前,古称“蜀身茸道”的南方丝绸之路即已存在,其西道经过临邛。“临邛自古称繁庶”。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重镇,蜀地同滇藏的要线,悠悠二千余载,生息繁衍于斯土斯地的临邛人民辛勤耕耘,为巴蜀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汉时,有卓王孙冶铁铸钱而“富甲天下”,有临邛丝绸——“邛州贡布”入贡宫廷。并经南方丝绸之路远销域外。唐时,有邛酒“卓女烧春浓美”;“临邛茶”为茶之珍品。作为中国彩绘瓷的故乡。兴于晋,盛于唐宋的邛腰。所烧制的邛陶制品,造型釉彩均属。“酒县”、“茶乡”、“陶都”、“绸城”之美誉,自汉唐以来即远播八方。漫长的历史岁月,社会动荡,民难安宁;为争生存、争自由。临邛民众多次奋起抗战。唐僖中和二年(882年)春,邛州牙官阡能聚万众造反。明思宗崇祯五年(1632年),临邛民众开展“五蠹”斗争。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川省起保路风潮,临邛民众积极参与争“川汉路权临邛镇”。民国16年(1927年)冬,中共地下党特别支部在城关建立。民国17年(1928年)秋冬,地下党在城郊区组织秘密农会,反对军阀预征粮款。民国23年(1934年),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在镇域建立川康边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第五中队和第四中队。民国38年(1949年)秋,中共地下党域厢支部组建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临邛直属大队。此后,配合人民解放军消灭李文兵团,平息土匪叛乱,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江山更迭,新章谱写。获得解放的临邛镇域人民群众,投身“四大任务”运动,土地改革以后,广大农民群众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从工副业起步发展社队企业,区域群众自1951年兴办机器打米厂始,多年间兴办街道企业。域乡发展之路曲折而艰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到临邛,扬起了改革的风帆。镇区农业和农村经历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到了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值达2.9亿元。镇区工商企业达6563家,实现总产值30亿元,工业产值23.9亿元。“两千年秦汉文化,九千里绿色风情”。临邛镇域有白鹤山、九里泮、竹溪湖、磐陀山、天台山等风景名胜区镶嵌其间。有西汉“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文君井,文物保护单位十方堂、邛窑遗址等众多历史文化瑰宝,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

风土人情

    不能乱吐痰,不能乱丢垃圾。不要穿高跟鞋,镇上的景区地面是石板路,穿高跟鞋很累!


--------------------------------------------------------------------------------------
开放:0:00-23:30
--------------------------------------------------------------------------------------

免责声明:
此页是临邛古城旅游景区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企业资料
    企业名称: 临邛古城旅游景区
    商铺版本: Mip版 手机版
    企业地址: 成都市邛崃市临邛镇
    企业电话: 028-88746699
    所在地: 四川/成都
    企业类型: 企业单位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注册年份: 2000
企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