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江苏省通州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江苏省通州中学

阅读:2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07:12
单位介绍

这里是育人的绿洲,这里是启智的殿堂。八十年的办学历程孕育了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丰厚的文化底蕴,诗台画廊造就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营造了的育人环境。始建于1923年的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1980年被确认为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1999年通过了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省级验收,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70个教学班,另附设一个少体校。学校拥有一支以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市劳动模范、学科带头人及美国、澳大利亚外籍专家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全校300多名教职工与4000余名学子秉承“正德厚学”的校训精神,共同铸就了这所享誉省内外的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辉煌基座。

近年来,学校牢固确立“胸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改革为动力,向科研要质量,取得令人瞩目的办学实绩。学校高考成绩连续10年列省重点中学前10名,每年均有百余人次在全国、省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颇具特色,先后向国家和省田径队输送了40多名运动员,向高校输送了数十名体育、艺术特长学生。这些办学业绩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3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省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培训基地、南京大学素质教育基地、东南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正着眼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于素质教育的深层运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国内,国际”的目标迈进。[1]

2009——2010学年度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2009——2010学年度学期中,教务处在学校党委、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以及《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指导,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规范办学行为,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圆满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1、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以及《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化了三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通过组织学习,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减负不能消减教书育人的责任;二是质量意识,通过组织学习,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减负不能降低学校质量;三是竞争意识,通过组织学习,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减负不能减除高效的竞争。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认清当前的形势,苦练内功,保证教学的扎实、有效。

2、加强“三纲”学习,促进有效教学。“三纲”指的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本学期通过“三纲”的学习,使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要求》内容,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避免出现各种偏差,切实减轻学习负担,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

3、以学校省级课题“促进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为抓手,树立学生主体观,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使教学成为师生丰富情感、共同生长的过程。

二、立足校本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本学期教务处在校长室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研究、管理、服务和指导,提高了我校新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1、积极开展课程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课程培训活动,利用暑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除了邀请本校的专家,还先后邀请了南通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严清同志和南通市教学研究中心冯卫东同志来校做讲座,以提升教学研究的品位。

2、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本学期我们继续抓好以学科公开课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教学案例研究外,在十二月份还结合省规划课题组织了面向全市范围的以“促进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为主题的大型教学案例研讨活动,各类学科共开设30节公开课,得到了包括市教研室领导、专家在内的300多名教师的一致赞誉。

3、结合学校实际,实践新课程。《江苏省2010年考试说明》一经公布,所有教师均人手一份,各备课组充分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与研讨,使课堂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细化常规管理,注重教学实效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贯彻“五严”规定。本学期按照省教委的新要求,调整作息时间表,调整课时计划,制定新的课程表,并上网公布,接受大众监督。贯彻实施好《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2、努力把好“四关”,促进教学精细管理。

⑴把好备课关。本学期集体备课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保证了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高集体备课在备课中的比重,增强团队合作,互相补充,互为促进,逐步形成了学科备课系统,形成我校特色。

⑵把好教学关。本学期伊始举行“青蓝工程”结拜活动,使新教师及时得到老教师的传帮带,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的作用,在课时缩减的情况下,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能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层次情况,因材施教,保持教学业绩一直处在全区的高位。

⑶把好作业关。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在保证作业量不超时的情况下,精选精练,突出基础,适度扩展,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⑷把好辅导关。本学期加强对学困生和特长生的辅导,高三年级在切实抓好“培优补差”工作的同时,结合自主招生抓好“培尖”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名校品牌”意识。

四、强化评价功能,引领教学导向

⑴加强命题研究工作。本学期的单元检测均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教研员要协同本组学科骨干共同完成,大型考试建立了出卷老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研员——分管领导的层层负责制度,保证了试卷质量,充分发挥了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

⑵加强质量分析工作。每次单元检测全体教师均能克服困难,迅速批阅好试卷,及时上传数据;教务室及时、准确地做好数据统计;年级组认真开好质量分析会;备课组加强质量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积极指导薄弱班级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共同提高;各班级均能开好主题班会,组织学法交流,加强学法指导,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习困难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五、抓好竞赛辅导,推进“名生”工程

着力抓好培优、培尖工作,建立学科兴趣小组,并邀请全校名师共同参与培训与辅导。在江苏省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共有33人次获省一等奖,86人次省二等奖,为更多学生获得名校自主招生资格提供了必备条件,进一步壮大和优化了优生群体,增强了高考竞争的实力。

六、实施全面教育,增强综合素质

1、随着减负措施的落实,学生活动时间增多,保障“每天活动一小时”的实行,并在双休日开放体育馆、图书馆,使学生休有所处、休有所乐,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2、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校园体育节,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文艺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校园生活进一步丰富和充实。

3、抓好“两课两操”、“阳光体育”等常规工作,认真抓好广播操训练,学校广播操获得通州区一等奖名,并代表通州区参加南通市比赛,获得良好成绩。

4、加强少体校常规训练工作,在每年一度的江苏省苏北片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再次取得名的优异成绩。

一学期过去了,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教务处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2]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